我国每年要花几千亿从国外买石油,进口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可家门口的南海,藏着足足550亿吨石油,占全球储量的四分之一,比波斯湾还要诱人。
更气人的是,越南、马来西亚这些邻国早就跑去挖油赚钱,我国为啥反倒“按兵不动”?
先得说说南海这处“能源聚宝盆”到底有多值钱,整个南海的含油气面积有5000万公顷,是西欧北海产油区的6倍还多。
其中最核心的是万安、曾母、沙巴、礼乐四大盆地,光前三个的储量就有230到300亿吨。
曾母盆地更是“头牌”,单单这里就藏了130亿吨石油,周边国家早就盯着这块肥肉。
越南是最嚣张的,非法占了南沙29座岛礁,就在万安盆地边缘疯狂打井,靠着盗采的石油,越南每年收入占GDP的三成,直接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马来西亚更狠,偷偷在九段线内建了18个油田,还深入我国边防线,上世纪80年代,他们占了弹丸岛、光星礁等5个小岛,以此为基地采油,年产量超3000万吨。
菲律宾的招数更阴,70年代就把礼乐滩租给瑞典公司,37口井里7口越了界,后来干脆把破旧军舰开到仁爱礁搁浅,天天送建材,想把“侵占”变成既成事实。
文莱这个弹丸小国更幸运,11个油田里9个在南海,靠卖油成了亚洲首富国。
这些国家的操作,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插手南海,给这些国家撑腰,目的就是搅乱局势。
2025年初,菲律宾船只闯南沙铁线礁,就是在美国支持下的挑衅。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想问:我国为啥不直接去开采,反倒让别人占便宜?
其实不是不想采,是开采这事儿,难度比想象中大太多。
首先是深海开采的技术关太难闯。南海平均水深1200米,最深的地方超过5000米,石油大多藏在1000到3000米的海底,这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堪称“天花板级别”。
美国墨西哥湾的例子就在眼前,那里平均水深1500米,从500米挖到1500米花了20年。
2010年墨西哥湾还发生过严重事故,油井喷了500万桶石油,死伤数十人,生态毁了一大片。
我国现在的技术,能稳定开采的主要是300米以内的近海区域,深海开采还在突破阶段。
其次是成本太高,不划算。墨西哥湾一口油井建起来要5.5亿美元,开采成本23美元一桶。
我国南海深海开采条件更复杂,成本只会更高,而从中东进口石油,价格往往更便宜,算下来,现在去深海采油,纯属“吃力不讨好”,还不如花钱买进口的。
再者,生态和民生的账不能不算,南海是我国的“渔业宝库”,养活了上百万渔民,石油开采难免会有泄漏风险,一旦出事,周边的珊瑚礁、渔场都会遭灭顶之灾。
渔民赖以为生的海洋资源没了,生活都会受影响,这是我们不能承受的代价。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主权争议没解决,周边国家占着岛礁偷偷开采,局势本就敏感,如果我们现在贸然去远海开发,很可能激化矛盾,给美国等外部势力可乘之机。
而且远海开采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前些年南沙只有礁堡和高脚屋,根本撑不起来。
所以不是不能采,是现在开采的“时机还没到”,强行开工只会得不偿失。
那为啥非要花大价钱进口?这其实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顶层设计”,最核心的考量是“分散风险”,石油是工业的血脉,一旦供应断了,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把宝全压在南海,万一遇到台风、地质灾害,或者国际局势变动,能源就会断供。
现在我国从44个国家进口石油,俄罗斯每年供1亿吨,中东是主要来源,还有非洲国家,这样一来,就算某个国家出问题,其他渠道还能补上,不会被“卡脖子”。
国家还建了庞大的石油储备体系,舟山、大连等地的储备基地存了8500万吨石油,这些储备相当于全国40天的消耗量,就算进口暂时断了,也能顶一阵子。
珠三角还在建新的储备基地,以后储备能力会更强,应对风险的底气更足。
石油进口还成了外交和经济的“润滑剂”,和其他国家做石油生意,能拉近合作关系,而且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这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好处多多。
简单说,进口石油看似花钱,实则买来了“安全”“合作”和“发展空间”,太值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我国就一直不动南海的石油吗?当然不是,我们早就开始布局了。
我国的策略是“循序渐进”,先从容易的来,再慢慢向深海推进,近海区域早就开工了,珠江口、北部湾是主要阵地。北部湾有2个油田,每年产油超100万吨。
2025年初,珠江口的番禺油田调整项目投产,建了智能无人平台,台风天也能生产,日产原油近2000吨。
远海方面,后勤基建正在加速。永暑岛、渚碧岛、美济岛都建了机场,能提供补给。
有了这些“海上驿站”,以后去远海采油,物资、人员运输都不是问题。
2024年9月,“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投产了,在琼东南盆地,平均水深900米。
到2025年,这里每天能产162百万立方英尺天然气、3931桶凝析油,算是深海开发的“试金石”。
“海葵一号”“海基二号”这些平台也提前完工,支撑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
维权方面更是没停过,2025年初开展的“惊雷”专项行动,查获了73起案件,扣了253艘船。
菲律宾闯铁线礁那次,我国海警当场拦阻驱离,还公布证据驳斥他们的谎言,态度坚决,外交部也多次表态,反对任何国家在南海搞非法油气合作,主权问题寸步不让。
现在不动远海石油,也是为了“留着宝贝给未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与其现在急着开采,不如先进口满足需求,把南海的石油当成“战略储备”。
而且我国在清洁能源上发展很快,电动车、太阳能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后对石油的依赖会降低。
更值得期待的是南海的可燃冰,我国储量世界第一,南海的规模最大,面积超600平方公里。
之前因为开采难、成本高一直没动,现在技术突破了,2025年试采单井日产量达8350立方米,开采成本比2020年降了40%。
眼看就要达到商业化开采的标准,未来潜力巨大,按照规划,到2030年,可燃冰可能满足我国15%的天然气需求,成南海的“第二能源宝库”。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我国的用心了吧?守着南海石油不采,不是“懦弱”,也不是“没能力”,而是最理性的战略选择。
短期来看,进口石油成本低、风险小,还能拉近距离、推动合作,是最优解;长期来看,我们一边建储备、搞基建、攻技术,一边维权护主权,步步为营。
等深海技术成熟了,后勤跟上了,主权争议理顺了,南海石油自然会成为我国的“能源底气”。
那些现在偷偷挖油的国家,不过是捡了点“眼前小利”,我国守住的,是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安全,是更大的发展棋局。
这盘棋,我们下得稳,也下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