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检院发布通知,就《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征求意见稿)》等18项化妆品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 防晒品类是“受冲击最直接”的领域之一。
修订涉及的原料中, 拟被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 4-甲基苄亚基樟脑; 调低了使用浓度的 二苯酮-3、胡莫柳酯、奥克立林均为防晒剂。
防晒剂是指添加到化妆品中,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 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或保护产品本身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
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防晒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55.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66亿元)。
几十年来,市场上的防晒霜往往由各种化学防晒剂进行复配,但研究显示,频繁使用合成防晒霜会影响人体健康,引发过敏和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此外, 防晒霜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如氧苯酮等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美国的部分州(如夏威夷、佛罗里达州等)已颁布禁止使用含有相应有害化学物质防晒霜的法案。
一公斤上万元 来自海洋的黑科技
生物防晒剂,最知名的是来自海洋生物的成分菌孢素样氨基酸(MMAs)。
这是一种天然化合物,由很多经常暴露于紫外线之下的水生生物产生,包括藻类、真菌和珊瑚等,具有卓越的紫外线防护活性。
目前MAAs的生产均依靠从藻类中提取,这种方法的产量低、成本高昂(1公斤价格接近15000元),极大限制了应用场景。
而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大肠杆菌、蓝藻类、酵母等底盘细胞中展开了相关探索。
其中,韩国全南大学团队利用酿酒酵母实现MAAs的生物合成,产生1.5 g/L 的shinorine和1.2 g/L的porphyra-334,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产量。
除此之外,不少我们熟悉的合成生物成分都在防晒领域有所应用。
例如红没药醇是防晒产品中理想的抗炎成分、依克多因可以增强皮肤自身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和修复力。
这些企业已率先布局
早在2020年,两款MMAs防晒产品就已上市,分别是来自Mibelle Biochemistry公司的Heliogaurd 365以及来自Gelyma公司的Helionoris 。
除此之外,合成生物学上市龙头Ginkgo Bioworks的子公司Arcaea在2022年收购了一家名为Gadusol Laboratories的公司,该公司在斑马鱼中首次发现了 gadusol的生物合成途径。
在国内企业中,华熙生物的“Bioyouth™ EGT麦角硫因松蕈提取物”和“熙安颜™ 依克多因”,可添加到防晒或晒后修护护理产品中,做到边防晒,边修护。
中科欣扬的SYSTASE SOD®和SYTOIN®依克多因两款成分也可用于防晒产品中,通过增强皮肤自身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和修复力,来实现防晒产品从“表面防护”升级到“深度抗光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