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鸿钧——工笔重彩花鸟画的时代革新者
文\张占峰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工笔重彩花鸟画曾面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抉择。而金鸿钧,这位满族爱新觉罗氏后裔,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开拓性的艺术思维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成为推动工笔重彩花鸟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关键人物。他的艺术人生,既是对传统技法的坚守与深耕,更是对花鸟画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全新探索,为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金鸿钧的艺术之路,始于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1937年生于北京的他,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院校实行中国画分科培养人才以来第一批花鸟专业毕业生。这一特殊的求学经历,让他得以系统且扎实地汲取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从入学时对历代名家作品的临摹研习,到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对传统技法的梳理与传承,金鸿钧始终将“打牢传统根基”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前提。
1962年毕业留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74年后转入中国画系任工笔花鸟画教员,直至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仅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更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深化对传统工笔重彩技法的理解。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晕染,还是对花鸟形态的精准把握,金鸿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种扎实的传统功底,成为他日后艺术创新的坚实基石。
作为教师与艺术创作者的双重身份,金鸿钧始终践行“教艺育人,尽心尽责”的理念。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数十年间,他不仅注重学生技法的培养,更强调对学生艺术素养与创作思维的引导。他常以自身创作经历为例,告诫学生“传统不是束缚,而是滋养创新的土壤”,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传统的同时,走出画室、走向自然,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作为中国画系花鸟画室主任,他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完善花鸟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新一代工笔花鸟画人才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他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的中坚力量,这与金鸿钧“好老师”“好带头人”的角色密不可分。这种对艺术教育的执着与付出,让他的艺术理念得以传承,也让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在艺术创作上,金鸿钧的核心突破在于“以传统为基,以创新为魂”,实现了工笔重彩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上的双重革新。他的创新并非脱离传统的凭空创造,而是在对传统技法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东西洋绘画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将“以造化为师”作为创作的核心准则。他坚信,艺术的生命力源于生活,每一幅作品都应有坚实的生活依据。
为此,他常年深入自然,观察花鸟的生长习性、形态变化,感受四季更迭中自然的韵律与生机。从春日盛开的牡丹到秋日金黄的银杏,从盛夏怒放的牵牛到寒冬傲立的霜叶,自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创作过程中,他并非简单地对自然进行复刻,而是在精雕细刻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加工让作品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这一创作理念,彻底打破了传统工笔花鸟画“重形似、轻神似”的局限,极大地扩大了花鸟画的思想容量。
金鸿钧作品的思想容量,体现在他“缘物抒情”的创作手法中,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他对生命、对时代的深刻思考。《生生不已》《红满香山路》《银杏双雀》中,地面上的落叶不再是简单的景物点缀,而是唤起观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美感,让人们在欣赏花鸟之美的同时,感受到生命循环的厚重与自然的无私奉献。《牵牛》中,在铁蒺藜上怒放的花朵与停歇的小鸟,展现出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力量;《霜叶》里,藤蔓攀爬虎皮墙的画面,传递出生命与“阻碍”抗争的欢乐。这些作品中,花鸟不再是孤立的审美对象,而是承载着画家高尚情操与人生态度的载体。
金鸿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化处理,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其中,让花鸟画超越了“赏心悦目”的浅层功能,成为传递人文关怀、引发观者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这种“抒情”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恰是花鸟画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也让工笔重彩花鸟画在思想内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金鸿钧的最大贡献在于完成了工笔重彩花鸟画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多以宫廷贵族审美为导向,题材相对局限,表现形式较为固化,且往往侧重于“状物传神”,思想内涵相对单一。而金鸿钧在继承传统“状物传神”技法优势的基础上,将创作目标提升到“抒情达意”的更高境界。对他而言,精准描绘花鸟形态已不是难事,通过花鸟画抒发时代之情、人民之情,才是需要穷毕生之力追求的大目标。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传统工笔重彩的细腻与典雅,又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笔下的花鸟,不再是古代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寄托,而是与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艺术符号。无论是对生命力量的赞颂,还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都契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让工笔重彩花鸟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等多个艺术团体的重要成员,金鸿钧不仅通过个人创作推动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发展,更积极参与艺术组织工作,为工笔重彩画坛的繁荣奔走。他牵头组织学术研讨、展览交流活动,推动工笔重彩花鸟画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工笔重彩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他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者,为工笔重彩花鸟画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金鸿钧的艺术人生,是对“坚守传统”与“勇于创新”的完美诠释。他以扎实的传统功底为根基,以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为灵感源泉,以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为思想内核,将工笔重彩花鸟画从传统的审美范畴推向了更广阔的精神文化领域。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关怀,成为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金鸿钧的艺术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扎根传统、立足生活、紧跟时代,艺术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他用一生的创作与坚守,证明了工笔重彩花鸟画不仅能传承千年文脉,更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占峰 2025年9月于京华云海轩
作者:张占峰
张占峰,生于北京,现任北京走近画家编辑部主编,是中国书画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资深编辑与研究者。多年来,他在美术评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深耕此域,笔耕不辍,曾为诸多美术名家撰写评论文章,篇数颇丰。其评论既具专业洞察,又能精准捕捉作品特质,在业内积累了一定影响,是美术评论界值得关注的研究者。 以专业视角与深厚积淀,在艺术出版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与行业影响力。其职业生涯以艺术出版为核心阵地,深耕细作多年。 期间,他主编和编著了《传承-中国书画精品》《走近画家》《大家风范》《中国当代画坛精品集》等系列画集,以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等多部精装画集。
这些作品均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等国内顶尖艺术出版机构出版,累计编辑及主编艺术著作、画集逾百部,发行总量近一百多万册。 所编著的作品涵盖中国书画理论研究、名家作品集、美术评论等多元范畴,既注重学术深度的挖掘,又兼顾艺术表现力的呈现,实现了专业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因其编著作品突出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多部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图书,成为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源,为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研究与传播作出了切实而深远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