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堂路社区门口
有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
红色小亭子
一旁还有一个红色的小邮筒
走近仔细一看发现
这个小亭子不是电话亭
上面印着“有求必应屋”的标志
![]()
社区有个小红亭
欢迎居民来写信
“亲,请用我们为您提供的笔墨书写您的故事,不限于城市建设、办事疑问、生活分享等,收到您的墨宝后,我们会及时地反馈哦!”在社区的有求必应屋里,记者看到张贴着这几句便签提示。
小屋里有两个抽屉,一个放着人民建议征集信笺,供大家写信使用;另一个是存放急救物品的,里面放着创口贴、消毒药水等,方便大家应急。有求必应屋旁边的小邮筒上还印着“草堂路社区人民建议征集”二维码,居民除了可以写信投进邮筒外,还可以通过扫码二维码,线上给社区提意见建议。
![]()
“这个方式非常好,小亭子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成为了一道别致的小景致,还发挥了实际作用,畅通了居民和社区之间的诉求渠道,让居民参与社区的热情更高。”社区居民周女士表示。
从贵州来成都旅游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在参观游览完杜甫草堂后,路过草堂路社区,也被这个小亭子吸引住了,“我觉得成都不光旅游做得好,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也搞得有意思,很值得借鉴。”
收到上百封来信
居民“金点子”变成治理“金钥匙”
据了解,从年初设立到现在,有求必应屋已经收到上百封居民和游客的来信,每一封来信社区都进行了逐一回复,一些居民的“金点子”还成为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有力之举。
“父母年龄大了,希望社区开设社区食堂;希望省博能有延时服务,这样下班之后可以去;谢谢社区为我们游客提供免费的热水,太贴心了……”记者了解到,这上百封居民来信内容大多是给社区发展提建议意见的,也有点赞社区民生服务务实之举的。
![]()
“之前有市民来信反映省博门口人流量较大,交通形势较为复杂,希望能增设人行横道,方便大家过马路,减轻路口的交通压力。”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收到居民的来信后,社区通过人大代表将这一建议反映给了成都交警四分局,经过周密的实地调研,交警四分局采纳了这位居民的建议,在省博门口增设了人行横道。
还有居民来信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草堂小学校园,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收到来信后,社区与学校商量决定多开展校家社共建活动,让辖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走进校园,参与和体验校园生活与文化,“前不久,我们还在学校的儿童邮局组织开展校家社活动,邀请了很多辖区居民参加。”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来信,我们都高度重视,不仅要及时回复,还会尽最大努力将他们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发展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力量,真正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报道:杨雪怡
编辑:梁艺怀
转发周知,让更多人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