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工程行业产值的增加正同步导致工程争议案件增加。9月16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建设工程争议案件受理数量在多家仲裁机构均位居前列。
“建设工程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仲裁因其专业、高效和程序灵活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建工纠纷解决所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发布会上介绍,该年度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全面分析建设工程争议仲裁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度报告)就涉外工程争议中外国法查明问题、工程价款争议鉴定程序启动、专家机制在工期索赔中的应用、‘背靠背条款’以及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争议可仲裁性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厘清了一些多年争议的焦点问题,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的法律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提供参考。”
9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三项成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
今天同时发布的成果还有《建设工程仲裁案例选编》和《拉美国家仲裁制度研究》。后者是国内首次聚焦拉美地区国别仲裁制度的研究。课题组采取比较法、实证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梳理拉美地区不同法系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的仲裁立法、机构设置、程序机制等情况,重点分析各国仲裁法制在可仲裁性、管辖权、临时措施、裁决承认执行等方面的异同。
王承杰表示,通过上述三个课题的研究可以看到,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经贸投资争议解决方式,已成为各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