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召开的 9 月网约车平台调度会,给所有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从会议披露的信息来看,西安网约车市场的 “合规化攻坚战” 不仅没有松懈,反而在多维度收紧,尤其是无证运营车辆的生存空间,正被持续压缩。
8 月暑期旅游高峰期间,执法支队聚焦西安北站、曲江等客流密集的重点区域,加大违规案件查处与综合惩戒力度,单月就查扣违规网约车 300 余辆。
不仅查车,更从源头约束平台,携程、神州、阳光等首批网约车平台已签订《信用承诺书》,承诺依法依规经营,这意味着平台再想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纵容违规车辆,将面临更严格的追责。
更关键的是,多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已形成闭环。8 月执法支队向保险、交警部门函告非法营运私户车辆信息 2 批次共 45 辆,专项整治以来累计抄送量已达 150 辆。
对无证司机而言,这绝非简单的 “车辆被查”:一旦信息被同步至交警部门,可能面临路面精准核查、违章叠加处罚;而保险部门掌握信息后,非法营运车辆若发生事故,大概率会遭遇 “拒赔”,相当于失去最基本的风险保障。
此外,85 起处罚案件已上传 “信用中国” 平台,无论是司机个人还是涉事平台,信用污点都会影响后续经营,甚至可能被行业列入 “黑名单”。
回溯这场从 5 月开启的专项整治 “攻坚战”,西安网约车市场的秩序已明显改善:合规车辆接单更稳定、乘客投诉率下降,但仍有部分司机心存侥幸,认为 “偶尔跑几单无证的没事”。
但从 9 月的工作部署来看,这种想法显然不现实 —— 执法支队明确提出 “执法力度不减、整治标准不降、工作劲头不松”,未来会以 “常态化整治” 替代 “阶段性行动”,对顶风违规的平台和车辆保持高压态势。
对广大网约车司机来说,当下最该认清的现实是:无证运营的 “红利期” 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窄的生存空间。
一方面,平台受《信用承诺书》约束,会主动清退不合规车辆,无证司机能接到的订单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合惩戒让 “违规成本” 大幅提升,扣车、罚款、信用受损,每一项都可能让辛苦经营的成果付诸东流。
与其在违规边缘 “赌运气”,不如主动走向合规:完善车辆资质、办理从业资格证,看似多了几道流程,实则是给运营上了 “安全锁”—— 既能安心接单,不用怕路面执法检查,也能在发生纠纷或事故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