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休闲化、时尚化、功能化逐步成为服装流行新趋势,针织面料柔软舒适、吸湿透气,又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伸性,它独特的织物风格使其在流行服饰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十一五期间针织服装增长了1.2倍,2010年针织服装总产量达164.17亿件,占到服装总产量的58%。面对这种市场变化,棉纺织企业纷纷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提高针织纱生产比重,针织纱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人一筹,特别是当前困难形势下如何稳定优质客户,这些都是众多纺纱企业研究的课题。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公司面对近几年跌宕起伏的纺织形势,努力调结构保增长,针织用纱比例已经占到七成。我们开拓针织纱市场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吃透用户需求特别是用纱评价标准是前提,保持实物质量长期一贯性和指标质量稳定提高是关键,建立与用户评价匹配的内控标准体系和质量报警机制是保证。
1.针织面料用纱评价标准及其对原纱的质量要求
1.1 从针织面料疵点分析看针织用纱标准
针织面料因其结构特殊性,布面疵点一般不能通过人工修理消除,只能通过成品裁剪剔片或降等处理,因此针织纱造成质量赔偿的风险远高于梭织纱,质量评价因此也复杂。一般有经验的针织厂除了测试纱线物理指标把好“门槛”关外,还要织成布面进行质量评定,以确定纱线的质量水平和用途。
针织厂检测纱线的质量特性主要有:支数偏差、条干及千米纱疵、强力、强力不匀及伸长率、捻度及不匀率、毛羽、十万米纱疵A3+B3+C3+D2等;符合“门槛”指标后针织厂还会将目标供应商的纱线织成20磅单纱平纹织物,并一半用于漂白,一半染色,然后对布面进行质量评定;确定用途后经过多次小量试用,针织厂才会进入批量使用。某知名针织企业面料主要评定项目及其与棉纱指标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针织面料疵点评价及对应的纱线质量指标
1.2 从针织用户质量投诉统计分析看针织用纱标准
为了全面地了解针织用户对针织纱的质量要求,我们经常对针织用户质量投诉或反馈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针对性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近年来我司针织用户反映纱线的主要质量问题分布情况如图一所示:
图1 针织用户投诉的纱线质量统计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用户反映最为强烈的质量投诉为横条、黄白,占到总投诉的25%;反映较多的为异纤、棉结、纱疵、破洞和条干,它们分别占总投诉的14%、10%、10%、8%、8%;其次为断头、强力、毛羽和捻度等。
从统计分析看出,消除针织布面横条疵点,控制异纤、棉结和纱疵,提高纱线主要指标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纺好针织纱、提高纱线质量的关键。
1.3 从用户检测反馈看对原纱的质量要求
不同的用户对面料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纱线验收标准因此也不同。纺好针织纱不仅是满足用户指标要求,还需要相互不断地磨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成为知名用户的指定用纱。国内某知名针织企业初期检测我司CM14.6texK针织纱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CM14.6texK针织纱织染测试报告
备注:布面评定以10磅计,评定等级:A 好、B 接受、C 勉强接受、D 不接受(须处理)、E 退货。
从测试报告看,我司初期数据指标除强力伸长率外,其他都优于接受指标,但布面指标却远不及用户接受标准。我们针对性开展了质量攻关,通过强化从配棉、异纤、布面条干、纱疵等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与客户不断地磨合标准、统一目光,我们逐步成为该用户染色与漂白指定用纱。
2.针织用纱精细化质量管理要点
2.1 纺好针织纱分类和稳定配棉是第一步
2.1.1 针织纱分类配棉要求
对漂白坯异纤要求高的,必须选用美棉、澳棉等机采棉,同时漂白纱对短粗节要求高,要控制短纤维含量和纺纱过程中的毛羽产生。
对染色坯色彩要求高的,重点控制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未成熟纤维含量,根据纱号情况选择A 类和B2 类马克隆值的唛头;成熟度指数一般在83~92,不配入80以下的唛头。
对布面光洁度要求高的,配棉重点是控制短绒含量和成熟度指数,一般原棉AFIS 16 mm 短绒率控制在13%以内,生条短绒含量控制在14%以内,精梳条含短绒率控制在7%~7.5%,成熟度指数85以上,同时生产过程中突出对毛羽的控制。
对布面棉结要求高的,配棉重点是控制未成熟纤维含量、带纤籽屑含量和原棉棉结,一般原棉的AFIS 棉结控制在180 粒/g 以内,生产过程中生条AFIS 棉结控制在55 粒/g 以内,精梳条AFIS 棉结10 粒/g~12 粒/g 以内,未成熟纤维含量严控在8%以下,带纤维籽屑控制在20粒/克以内。
2.1.2 针织纱混棉及接批要求
纺好针织纱要控制混棉成份之间的指标差异及差异率,一般唛头间马克隆值差异控制在0.3 内,最大不能超过0.5,唛头内马克隆值CV 值要小于10%;未成熟纤维含量极差控制在1.0以内;成熟度指数极差控制在8.0以内,而且要控制使用成熟度指数80以下的唛头。
纺好针织纱还要严格把握用棉成分的接批,确保性能稳定不波动,不出现横路,重点要做好两点:一是要求周接批一般不超过3% 比例,原棉接替达到一半唛头时要更换一个批号;二是对同一个用户的配棉在接替或换批时,原则上仍使用同一产地的原棉,尽量保持该用户用纱的原棉性能长期不变。当然防止针织纱横路疵点,做好混棉及接批要求只是其一,纺纱过程中还要做好重量CV%、捻度CV%以及毛羽CV%的控制,同时针织物织造工艺与管理不良也是产生横路的重要原因。
2.2 优化管理,把好异纤控制三道关
近年来,纱线的异纤控制水平已成为能否进入高端针织用户的一个重要门槛。通过与用户布面检测标准经常比对和摸索,我们公司制定了出厂纱异纤控制指标,根据纱号:10 万m 染色坯≤3 个~4 个,10 万m 浅色坯≤1 个~2 个,完全漂白坯必须使用机采棉。为确保指标实现,我们对进厂非机采棉原料逐批进行异纤检测,不接收异纤含量超出 1g/t 的原料。低于 1g/t 的原料根据异纤类型分别处理,分类配棉,高档针织用纱原则上选用低于 0.4g/t 的原料。
2.2.1 人工挑拣关
异纤高于0.4 g/ t 的原料必须人工挑拣后装箱;低于0.4 g/ t 的原料直接装箱,抓棉机有专人巡回拣剔,并落实工效挂钩的管理办法,尽量挑拣目视可见的异物。
2.2.2 清棉异纤分离关
异纤分离器在出厂时可以通过试验拣出率来判断并调节其灵敏度,但在日常生产中主要还是靠经验和10 万m 纱疵异纤检测分类来调节其灵敏度。一般先把倍率调到中间数值,对各种颜色设定一个基本参数,如灰色:40;红色:30;绿色:20;蓝色:15。我们根据异纤分离器喷出效率以及检查喷出的落花中异纤的数量调整参数。同时还要对管纱进行10 万m 异纤切割,分析异纤的种类再相应调整参数。如发现管纱中红、绿丝相对较多,就将红、绿色参数设定调整为红色:28,绿色:18,确保设备效率高的同时异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2.2.3 络筒电清异纤剪切关
电清是异纤控制的最后一道关,要及时根据十万米纱疵仪异纤切割情况调整清纱参数,要善于优化异纤清纱曲线。如CJ 14.6 texK 品种在线FD 切割总数为38.9 个/10 万m,离线筒纱检切为4 个/10 万m,不能满足用户浅色坯要求。通过异纤在线散点分析,我们发现构成布面有害异纤主要分布在A2 和B1 区域,在线切割数分别为A2 10 万m 为24.1 个,B110 万m 为5.5 个,但是有部分离散点未能有效清除。根据专家系统的散点分析,结合对机台运行状态跟踪,我们将清纱辅助点工艺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表3 清纱辅助点工艺调整后切割数对比
虽然调整后总异纤切割数有所增加,但整台效率变化不大,离散点有害异纤被有效切除,满足了用户需求。
(未完待续)
作者:戴俊(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公司)
编辑: 中国纱线网,转载请注 明出处
想要获取更多纺织资讯和最新行情,关注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回复「行情」,及时获取最新纺织行情;回复「加群」,邀请您加入1000个纺织群;回复「招聘」,查看最新岗位信息。
长按扫码关注中国纱线网官方唯一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
关注纺织热点,解读行业政策,发布企业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