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李后强
楹联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特色,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匾额又称牌匾,是指悬置于门之上或墙洞、厅堂、亭榭等处的题字横牌,以简练文字命名景致,具有陶冶情操、抒发胸和点景作用。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也叫对联,字数不限,但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与意境交融,演变自诗词体裁。楹联与额的巧妙组合,能产生1+1>2的非线性效应,出现新质和新能,突显多彩性和丰富性,共同装点着古代建筑。匾额的水平稳定感与楹联的垂直对称感,形成隽永简洁的视觉平衡,能有效打破空间的单调,以古典意蕴和人文暖度,营造出独特的视觉焦点,是构成场所精神的核心要素、诗化记忆的锚点。可以说,匾额楹联是高度凝练的“微型文学”,系书法、刻、装饰工艺(如漆艺、木雕、金箔)与文学的高度融合,字数不多但文辞活美,言简意赅而意境深远。
作为中国建筑空间中极具文化标识和精神内涵的装饰形式,匾额楹联是汉语言文学独有的艺术形式,既是综合艺术的范式,也是空间美学的点晴之笔,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诗意和视觉冲击力。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同质化趋势加剧。具有深厚地域文化特色、历史渊源和书法品格的匾额楹联,是彰显地方个性、保留文化多样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在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中,保留了可辨识的文化指纹。在当代城市更新、古建修复、文旅开发中,精心设计和恢复的额联,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今、沟通传统与现代的重要媒介,是传统笔墨精神在新时代的回响与赓续。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蜀州(今崇州)历史文脉,促进当地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成都市圣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耕崇州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成都唐人街,成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景观。从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境外的唐人街不仅是华人海外生存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异国他乡的延续和升华,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团结互助的社群品格、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等等,值得国内同胞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新时代更具有特殊意义。成都唐人街,依托古蜀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活化“蜀中之蜀”的灿烂历史,在空间上复刻盛唐规制,融合中西元素,在场景上实现历史叙事向生活美学活力场域的转换,把海外唐人街引回唐人地,兼顾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构建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文化与经济的城市多维创新街区,形成“本土文化为根、海外精神为魂、中西交融为核”的复合系统。
唐风蜀韵,翰墨含章。成都唐人街分为三大区域:其一为唐风蜀韵景区,重构唐代蜀州建制以来的历史沉积;另设北美风情街、欧洲风情街,展现境外唐人街文化。域内建筑与景观丰富多样,既有恢复重建的东阁、尚友阁、唐安池馆、唐兴客馆、四相堂等唐风建筑,也有新建的贵妃馆、公主馆、高公堂、杜公堂、国医馆、双喜文化馆等文化馆舍,辅以景观院落、市井街巷与园林小品。在这些传统风尚的建筑与景观中,额联随处可见,二者交相辉映,辐射出韧性和人性的正能量,形成强大的引力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中匾额楹联的书法创作大多采用传统“集字”手法--即搜集历史上公认的书法名家字迹,巧妙合成完整作品,使历代书法精髓在景区鲜活再现,让传统建筑文化与名人书法艺术有机融合,实现视觉和心灵交响激越,发生思维的“量子跃迁”!
为便于游客深入领略成都唐人街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及独特的书法风采,现选取部分匾额、楹联进行注解释义,并呈现其集字艺术特色,汇编成《成都唐人街匾联注释与集字书法艺术欣赏》这本小册子,以读者。此项工作得到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崇州市文史专家、国内书法名家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我相信,这本小册子承载大文化,纸张虽薄,但内涵很厚,能够成为我们认识成都唐人街的窗口与脚注,也可以成为世界华人华侨了解祖国和家乡的短笺与“微信”,甚至还能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
2025年8月18日于成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