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3月6日,林肯当选为新一任美国总统。
林肯
位于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退出了联邦政府,而后联合其他6个南方州成立了“美利坚联盟国”。
1861年2月9日,提名并选举前美国战争部长杰弗逊·戴维斯为第一任美利坚联盟国总统,公开和联邦政府打擂台,让南北矛盾日趋白热化。
1861年4月12日,南方率先炮击北方的萨姆特堡,至此,北美大陆上继独立战争后,爆发了第二次大战——南北战争。
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南北战争在大家印象里就是美国因废不废黑奴而爆发的一场内战而已,其影响力远远比不上独立战争,毕竟内战哪有独立建国的战争影响力大?
南北战争
但实际上,南北战争的影响力和地位,其实是远高于独立战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南北战争才是美国真正的立国战争,此前的独立战争完全是为了对抗大英帝国才临时合作而已,建国后,大家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概念,或者说,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和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国家。
首先呢,我们得理清一个概念,即南北战争中的南方和北方其实都是集中在美国的东海岸,并非我们印象中整个美国南方和北方对抗。
虽说西边有些州加入了南方联盟国或者北方合众国,但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状态。
毕竟那时候的西部各州落到美国手上才没几年,实力弱小。
所以南北战争的主要争夺点,其实还是美国东海岸如马萨诸塞、弗吉尼亚、纽约、宾夕法尼亚这几个老牌州。
有人问了,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起来了,理应好好发展国家才是,为什么这么闹腾呢?
这是因为独立战争建立后的美国,其实是非常松散的,毫无凝聚力。
独立战之前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之所以联合在一起,纯粹是为了对抗英国。
北美十三州
而独立战争后,美国一开始组成的只是邦联,而非联邦,后来发现邦联实在没法运转,这才改成了联邦合众国。
但即便组成了联邦,独立的十三州也不是精诚合作,双方矛盾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北方工业区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冲突。
北美大陆上,南方气候温暖,适合种植各种经济农作物,而北方则因为森林多,适合发展造船行业,打下了不错的工业基础。
南方种植园经济
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他们需要和发展的东西也不同。
南方种植的都是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想要赚钱只能卖到欧洲,在北美是卖不了多少钱的,因而南方以海外贸易居多,一直以来,他们都希望降低关税好和欧洲做生意。
而北方呢?则完全相反。
尽管北方是工业区,但工业水平完全没法和欧洲大陆这些老牌工业强国相比,而且价格高,在国际贸易中毫无竞争力,只能在北美销售。
而离谱的是,漂洋过来来的欧洲货物运到北美后,依旧价廉物美。
这么下去,北方这帮资本家怕是要倒闭了,为保护本土工业,北方各州的诉求就是提高关税。
消息一出,南方各州纷纷反对。
对于南方各州而言,一旦提高关税,必然会得到欧洲国家的反制,到时候自己的经济作物就没法卖出去了。
棉花是最主要的出口农作物
而且提高关税后,买欧洲货必然增加成本。
至于北方佬生产的工业品,价高品差的工业品,哪里有欧洲货尤其是英国货,那么便宜又好用?
所以,南北矛盾的真正焦点不是废不废黑奴,而是关税问题,黑奴问题倒是在其次。
当然,黑奴也是北方一个争吵不休的焦点,说白了,废不废黑奴,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十九世纪的时候,农业机械还不是那么发达,农业生产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南方地区又是地广人稀,靠自己耕作显然无法解决,必然需要大量黑奴作为劳动力。
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虽然雇佣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农业分农忙和农闲。
要是采取雇佣制度,那农忙的时候,急需大量劳动力干活,必然导致雇佣工资的上涨,加上当时美国劳动力短缺,搞不好找不到人,眼睁睁看着棉花烂在地里没法收,还是奴隶好,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存在
至于北方呢?到时候和南方相反,必须要雇佣长期稳定的劳动力。
但当时工厂生产环境恶劣,来美国的移民干一段时间有了钱就去种田开垦了,根本不愿意长期待在工厂。
当时工厂生产环境恶劣
这就导致北方工厂不断找人,而为了吸引大家来工厂又不得不提高薪水,这样才有竞争力,这是这么一来,美国的工人工资要比欧洲本土高很多,也导致本来就没竞争力的工业品人工成品更高。
想要赚钱,只能高价,这也是美国货始终竞争不过欧洲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北方的资本家们一直支持废奴运动,又引起南方农场主的不满。
一方面废奴了,这帮黑奴都跑到北方去了,谁来提他们耕作呢?
另一方面,黑奴手上是有选票的,尽管只是名义的,实际上他们要听从奴隶主的,这意味着一个奴隶主可以拥有成千上万张选票,这北方能忍?在北方的坚决反对下,黑人只有白人五分之三的投票权,也就是说五个黑人的票才和三个白人的票一样。
奴隶主和奴隶
但即便如此,五分之三的选票效果也是相当大的,南北战争前,美国总统中,来自南方和倾向于南方的总统占多数,就是因为奴隶主手上有大量的选票。
所以,一旦废奴,南方将损失大量的选票,自然不乐意。
北方要提高关税,南方不乐意,南方要保留奴隶制,北方不乐意,导致南北方的争斗日益白热化,而随着移民越来越多,北方的优势逐步扩大。
毕竟南方都是种植园,移民想要生活,除非购买种植园,购买奴隶。
但移民基本都是欧洲穷人,没钱购买种植园,只能去北方寻找工作,这就导致北方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越多,市场也就壮大,促进了北方的工业发展,尽管北方还没法和欧洲传统工业强国比较,但在北美,那还是很强的。
北方人口一多,南方又不乐意,于是就想出办法扩大基本盘。
奴隶主最渴望什么?就是拥有更多的种植园和更多的土地,所以南方这帮奴隶主最喜欢开疆拓土,希望夺取更多的领土后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
这样一来,既能在政治上压倒北方,又能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土地,为此南方一帮奴隶主策划和主导了美墨战争,希望将夺下的领土变为蓄奴州。
从墨西哥那,夺了近三分之一领土
北方又不乐意南方做大,就在西部州的划分上动脑子,避免蓄奴州超过自由州,防止南方超过北方。
除此之外,北方又支持宅地法,打算以低廉的价格给移民土地,可以迅速让移民支持北方,又能掘南方种植园主的根,毕竟南方这帮奴隶主的根基就是有大量的土地,土地多了才需要劳动力,也就是黑奴。
一旦土地缩小,就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和黑奴,会诞生大量小农,至少不会积极支持南方。
所以宅地法一经推出,就遭到南方的拼命反对,当然不是反对买卖土地,而是价格,他们提出,西部土地的出售必须得高价。
这么一来,移民没钱买,只有他们有钱,他们大量买下土地,则必然要蓄奴,蓄奴必然支持南方。
说到底,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割裂很大,双方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完全不像一个整体,按理说,这场战争早就该爆发了,为什么直到林肯当选后才爆发呢?
因为南方有大量选票,此前选出的总统的政治立场是倾向于南方的。
林肯的政治立场是倾向于北方且反对奴隶制
但林肯的政治立场是倾向于北方且反对奴隶制,这简直要了南方奴隶主的老命,所以一听林肯当选,立马退出联邦,公开与北方打擂台。
不过在1860年这个时间点,北方的在人口和经济实力远超南方,更别说北方还有发达的工业,南方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何还敢擅自发动战争呢?
很简单啊,因为南方的诉求并不是一统整个美国,而是脱离联邦重新建国,相当于南方各州的独立战争,毕竟当初搭伙过日子组建美利坚合众国的时候,没说不能退出。
而且北方虽然工业强,但多年没有战事,哪里像南方前些年打赢美墨战争,现在的战争素质和经验,远远超过北方。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南方背后又英国资本的影子。
因为从一开始,南方经济就是从属于英国经济圈的,南方亲英派很多,即便经历了独立战争,也没能改变这个格局。
南方之所以反对提高关税,说白了就是南方其实就是英国经济贸易圈的一员,南方的棉花基本上就是出口给英国的,每年产值高达数亿美元,是当时美国重要的出口产品,赚取了大量外汇。
南北战争
反观北方,产品多,但没竞争力,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让南方觉得自己才有资格作为美国的代表。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更希望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和英国融为一体。
对此,三方也都心知肚明,北方知道南方和英国的关系,英国在心里其实就是打算扶持南方,而南方则希望美国介入战争。
随着南方正式脱离联邦,林肯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反对奴隶,但不是要废除奴隶制,此举就是希望还在观望的几个蓄奴周不要独立,然后给自己征调募兵准备的时间。
另外就是避免英国的介入,因为英国乃至欧洲各国都废除了奴隶制度,北方宣传南方奴隶制度不对,英国介入就不太好插手了,占据舆论的上风。
1861年4月12日,就在其余八个蓄奴州还在观望的时候,南方先发制人攻打萨姆特要塞,在林肯眼里,这就是公开叛乱,北方有理由打击叛乱者。
各州态度
4月15日,林肯发表声明,正式宣布南方七州叛乱,南北战争正式爆发。
而战争初期,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就立即宣布脱离联邦,并加入南方邦联。
另外四个观望的蓄奴州,特拉华、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则选择加入北方,尤其是马里兰州,它的立场相当重要。
因为首都华盛顿特区,就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中间。要是这两个州都独立了,北方的首都就被南方给包住了,那还打什么?
华盛顿特区,就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中间
虽说马里兰州也是蓄奴州,但内部又分为两派,西边的农村地区没什么种植园,不太支持奴隶制,东边种植园多,倒是挺支持奴隶制的,所以正式开打前夕,北方军经过马里兰州的时候,甚至被支持奴隶制的民兵袭击了。
而正式开战后,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巴尔的摩,因为支持奴隶制,民兵一度组织试图武装夺取这个城市,遭到北方军的镇压,也因此,林肯对巴尔的摩采取了严酷的军事管制,就是避免再度叛乱。
至于肯塔基州,其实一开始是观望的,打算都不得罪,但肯塔基州北部边界俄亥俄河,假如肯塔基州加入南方,南军就可以拒河而守,凭借俄亥俄河天险守住西部,而如果加入北方,则北方完全不用担心俄亥俄河天险。
肯塔基州位置
所以双方都很重视肯塔基州。
林肯是极力劝说,南方这边直接是把军队开进来,引起肯塔基州不满,一怒之下,直接加入北方。
而密苏里州,其实过程有意思,密苏里州开了个会议,会议决定加入北方。
但州长莱伯恩·福克斯·杰克逊拥护奴隶制,反对加入北方,还盗用公款,召集武装等等,在密苏里议会的允许下,北方军直接派兵干涉,粉碎了他的计划,占领了密苏里全境,杰克逊则流放到南方。
那为啥没说特拉华呢?因为特拉华奴隶少,很干脆加入了北方。
可以说初期还是有利于北方的,毕竟南方现在无法依俄亥俄河天险守住西部,首都华盛顿也避免了被叛军包围。
但要是战争这么顺利,也不会打这么多年了。
一是后勤,北方是进攻方,后勤需要在敌人的领地运,南方铁路少,土地面积大,后勤是个大挑战。
1849年的美国铁路分布
二是政治,北方在政治上也不是那么团结,北方两党相互掣肘,有人坚定要废奴,有人则丝毫不关心,希望南北早日停战,而南方都是奴隶制的拥护者,政治上极其团结。
三是双方领导人军事水平。北方的领导人林肯没有上过军校,没有指挥过大战,而南方领导人戴维斯是军校出身,参加过美墨战争,和很多将军都是朋友,甚至还有罗伯特·李这样的军事天才加入了南方阵营。
罗伯特·李
而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南北方不约而同的将战争的重点放在了东线。
因弗吉尼亚州加入南方,南方联盟国迁都到了里士满,因为这里是南方唯一的重工厂——崔德佳钢铁厂的所在地,南方的军械只能从这里生产。
崔德佳钢铁厂
而里士满和华盛顿相距只有不到200千米,一旦拿下里士满,南方只能靠进口买武器了。
也叫“蟒蛇计划”
而相反,要是拿下华盛顿,政治意义可就大了,毕竟北方有两党,一旦林肯平叛不利,一帮不怎么在乎奴隶制的议员会商量着将林肯弹劾下来。
所以,双方的目标其实都放在了东线。
北方认为,南方只有经济作物,极度依赖进口,而且还没有海军,只要封锁南方所有港口,那棉花出不去,枪炮进不来,南方没法打了,到时候顺着密西西比河,将南方一切两半,就赢了一大半。
南方认为,自己不是进攻一方,只要和北方耗着就行,直到北方耗不起。
一旦北方打不赢,支持战争的就会越来越少,北方立场不坚定的,就会和南方讲和,南方就会顺利独立出去,所以南方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多消灭北军。
双方的算盘都打得不错,似乎也都达到了自己战略目的。
在北方大军的进攻下,南方被一分为二,经济被封锁后,让繁荣的种植园经济被彻底摧毁,南方民众面临挨饿的危机,可就这样,依旧做困兽之斗。
南方被一分为二
而南方不肯投降的同时,也在有效的杀伤了北方的有生力量,整个战争期间,北方已经损失36万人,兵力难以为继,只能强制征兵,连林肯都把儿子送上了战场,但依旧不够。
为此,林肯在1862年5月的时候,推行了《宅地法》,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和符合条件的移民,只需要10美元,即可在西部领到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后。
土地归他,宅地法一出,就有大量移民参军。
同年9月,林肯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南方诸州的奴隶,重获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一出,南方大量奴隶逃到北方,促使南方种植园经济进一步的崩溃,而且又有大量黑人加入北方军,进一步加强了北方军的实力。
胜利的太平,开始倒向了北方军,而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舆论上,没法让英国介入。
此时的英国,早已废了奴隶制,听闻美国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诸多工人发起罢工声援废奴。
另外欧洲战局又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开始崛起,拿破仑三世也在蠢蠢欲动,加上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沙俄现在也站在北方这边,英国最终还是没有介入,也让南方希望得到欧洲国家的支持幻想,彻底破灭。
葛底斯堡演讲
1865年4月9日,南方宣布投降,至此南北战争彻底结束,美国再次统一。
和独立战争相比,南北战争的胜利,加上宅地法的实施,西进运动蓬勃发展,让美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大量美国人和移民涌入西部,带动了美国内部市场的活跃,又给美国内部产业一个快速壮大的机会。
加上内部的掣肘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美国开始进入一个快速跃进的时代,短短三十多年,就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大国,为美国日后的崛起和称霸,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南北战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立国之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