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收款二维码,在重庆一家寻常的玩具店里却成为恶意敛财的工具,它本是生意往来的媒介,却意外地成了一个连接现实与虚拟、信任与背叛的入口。
这起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内鬼”事件,看似只是一桩简单的监守自盗,但撕开来看,里面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百态:一面是人与人之间善意与体谅的体现,另一种则是在虚拟世界里靠故事和表演精心搭建的虚假人设。
那么这起事件原委是什么?这个偷盗者又在网络世界树立了什么人设呢?
故事的开端是源于老板的善良,玩具店的老板娘因为分身乏术,急需一个能帮忙看店的人。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女孩通过私信找上门来,言语间满是对玩偶的热爱。
女孩还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不仅会用拍立得而且可以立刻到岗解决你的烦恼,这对于焦头烂额的老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从六月份女孩入职起,老板娘就没把她当外人。大家年纪相仿,又有共同爱好,她几乎把对方看作是同龄的朋友。
这种信任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女孩偶尔迟到早退,她从不计较。天气酷热的时候她甚至会担心女孩是否会晒着。
起初她对店里的账目和监控是百分百的放手,她觉得工作环境轻松,有空调吹着,薪水虽不算高,但对于一个爱玩具的女孩来说,应该足够惬意。
可她从未想过,这份不设防的信任会被人当作可以随意利用的漏洞。
直到八月,问题开始浮现,作为经营了一年多的店主,她对店里正常的流水心里有数,但账面上的数字和售出的商品量却总是对不上。她旁敲侧击地问起,女孩总能找到借口,最常用的一套说辞是:“有顾客没付钱就跑了。”
起初老板娘还真信了,但“逃单”的频率实在高得离谱。在一次次的亏空后老板娘终于察觉到了不妥,她决定调阅监控,查清账目,令她没想到的真相就藏在那个被替换掉的收款码里。
调查的过程像是在剥洋葱般的的层层揭露,揭开一层还有更惊人的一层。
女孩的手法并不高明,就是把店里的收款码换成了自己和她母亲的个人账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超过七十笔款项,从二十五元到三百元不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进了她的私人腰包,涉案的总金额已经够得上刑事立案的标准。
更让人错愕的发现来自于其中一个收款账号,老板娘在核对时发现这个账号竟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顺着这条藤摸下去,一个与眼前这个小偷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她的面前。
原来这个女孩在网上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人设: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却被善良养父母视如己出的感恩女孩。
在她的故事里养母为了看她一眼,可以连夜飞行上千公里,养父母为了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甚至放弃了生育自己的孩子。他们还全力支持她休学去旅行散心。
她的视频里充斥着数十万的奢侈品和高端消费,与她在玩具店里偷盗几十、几百块钱的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其中一条视频更是获得了百万点赞,无数网友被她的“孝顺”与“励志”感动,称赞她知恩图报。谁能想到这个在虚拟世界里被光环笼罩的“富家女”,会在现实中为了这点小钱去做这么不耻的事情。
当老板娘把所有证据摆在女孩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私下解决。她考虑到女孩还年轻,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她的人生留下案底,这也是她留给女孩最后的体面。
结果她等来的却是女孩的花言巧语和一声决绝的摔门声,女孩没有丝毫悔意,甩门而去的姿态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正是这种毫无歉意的恶劣态度,让老板娘感到心寒与愤怒,她最终选择将整件事公之于众。
网络的发酵速度超乎想象,当盗窃行为曝光后,女孩精心构建的“人设”瞬间崩塌。众多网友都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真像视频里那样富裕,为何要偷这点钱?
舆论的压力终于让女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主动联系了老板娘,发来了迟到的道歉。
但她也请求对方删除相关的视频,而她给出的解释是她害怕她的父母知道这件事。事情的最后女孩将自己的社交账号设置成了私密状态,拒绝网友的灵魂拷问。
在如今网络世界的虚拟让许多人分不清现实与网络的边界线,总有人误以为在网络上兴风作浪习惯了,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对自己怎么样。
而受害的店主在收到女孩的道歉后也决定息事宁人,毕竟在他们看来,发出视频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女孩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是想让网络世界的网友来评评理,让这个不成熟的小女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广大网友的正义发言已经是对一个小女孩的最大的一种惩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