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那天看到本源量子要上市的消息,我正喝着咖啡,差点没喷出来。不是因为它估值68亿,而是想到又有一批散户要开始研究"量子计算概念股"的"支撑位"了。这让我想起15年前在复旦读书时,第一次接触量化数据的震撼——原来股市里那些看似高深的技术分析,在数据面前就像小孩过家家。
一、量子IPO与认知陷阱
本源量子的招股书显示,这家公司去年亏了3419万,但估值却高达68.8亿。按传统估值方法看简直荒谬,但市场就是买账。这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里的"叙事经济学"——人们更愿意为好故事买单,而不是冷冰冰的财务数据。
我在大学实验室第一次用大数据系统时,导师说过句话:"金融市场里最贵的三个字是'我觉得'。"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看见同寝室友用"感觉"炒股亏掉半年生活费。现在看本源量子的IPO,多少散户又在用"感觉"判断买卖点?
二、高低点是个伪命题
说到高低点,这可能是散户最执着的幻觉。就像小马过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会淹死,其实深浅只有自己趟过才知道。股市里的"高"和"低"同样是个相对概念:
- 时间维度上,今天的山顶可能是明天的山脚
- 机构视角里,散户认为的"高位"可能只是建仓中继
- 量化数据表明,80%的"突破"都是假信号
去年有个私募朋友跟我说:"你们散户总想买在最低卖在最高,我们专业机构追求的是吃鱼身。"这话虽然难听,但我的交易记录证明他是对的——15年来最赚钱的操作,都是放弃预测高低点后的结果。
三、凌云光的启示
看看凌云光这个案例(下图),60天翻倍看似美好,但过程中有6次超过15%的回调。按照传统技术分析,每次创新高后的回调都该卖出,结果呢?错过整个主升浪。
但用我惯用的量化系统看(下图),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参与度始终活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回调后都能创新高——大资金根本没走。
这让我想起凯恩斯说的:"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偿付能力的时间更长。"散户总想用理性解释一切,却忘了市场本质是群体行为。
四、三六五网的教训
再看反面教材三六五网(下图),每次下跌都有人喊"抄底",结果底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但量化数据(下图)显示,除了第一次反弹有机构参与,后面全是散户自嗨。这就好比赌场里荷官都撤了,你还以为能赢钱?
有个残酷的事实:A股80%的反弹都是散户接盘游戏。我的系统数据显示,没有机构参与的反弹平均持续不超过7个交易日。
五、本源量子的未来
回到本源量子,这家公司的价值不在K线图里。我的数据库显示:
- 其量子计算机已服务163个国家
- 云平台访问量突破3000万次
- 2025年将推出500+量子比特系统
这些才是决定长期价值的核心。就像我2008年研究特斯拉时,没人关心它的电池管理系统专利数量,都在讨论"股价是不是见顶了"。
结语
写完这篇文章时,咖啡已经凉了。想起当年在复旦图书馆通宵研究量化模型的日子,突然觉得金融市场就像量子叠加态——在你观察之前,所有可能性同时存在。唯一确定的是:数据不会说谎。
(声明:本文提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仅供交流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方式,凡以本人名义提供投资建议者均为诈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