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心理咨询分享案例丈夫走后我和婆婆闹僵女儿重度抑郁,果壳心理好不好?
01.一年前,女儿被诊断了抑郁症,伴随着这个病而来的还有躯体化、自伤、划手腕。在此之前,我总以为她只是青春期叛逆,只是初三学习压力大了点。我从没想过,那个从小乖巧、成绩拔尖的女儿,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后来我才明白,女儿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我们家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很多问题。前几年孩子爸爸突然离世,不光是少了一个亲人,家里的经济一下子从安稳变成了拮据。以前爸爸在时,孩子偶尔想要点东西,大多能满足。可那之后,连日常开支都要仔细盘算。就在家里最难的时候,孩子还因为身体问题做了一场手术,日子变得更难了。我被生活压得快撑不住时,对孩子说过太多难听的话。她哭闹着要某样东西,我手里没钱,忍不住就会朝她发脾气、骂她不懂事。更让我心累的是孩子奶奶,她不仅没帮着分担,还总在孩子耳边说“你别跟着妈妈,你妈妈要改嫁”。我心里又气又委屈,对奶奶满是不满。她自己本就没能力照顾孩子,却想着控制孩子好让她记恨我。孩子其实什么都懂。有一次她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奶奶不喜欢你,姑姑也不喜欢你,她们都希望你走。我知道奶奶是爱我的,可她没能力护着我。” 听到这话时,我心特别疼。大人们的争执和不满,最后却让孩子来承受这份不安和无助。
02.除了家里的变故和大人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痛苦里,还藏着我自己性格的问题。我早年就失去了母亲,是被父亲一手带大的。他是个沉默又严厉的人。我从没体会过温柔的母爱,长大后做事也习惯了追求高效率,对自己、对孩子都带着不容置疑的严格。我说话直来直去,语气总带着急躁,哪怕是关心,说出来也像在命令。我一直没觉得这种严格有问题,甚至以为孩子的完美主义是件好事。记得小学她就连打点滴的时候,都要抱着作业本写,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我那时还觉得她懂事、上进,却没发现她心里早已认定:只有成绩好,我才是个好孩子,才配被爱。上了初中后,孩子开始住校。我们的相处时间一下子少了很多,我没来得及察觉她的孤单。初一、初二时,她还能凭着一股劲保持全校前二十的成绩。可到了初三,所有被压着的问题,终于藏不住了。直到我偶然看到她手腕上交错的伤痕。那一道道淡红色的印子,才让我猛地醒过来:我女儿,已经难受到要伤害自己了
03.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是孩子痛苦的原因后,我带着满心的迷茫找到了果壳心理。第一次沟通时,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心里最隐蔽的地方:“你曾经的遗憾,是不是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听到这话的瞬间,我眼泪就流下来了。是啊,我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对生活的不安,还有从小缺爱的恐慌,全都压在了孩子身上。我希望她成绩好,其实是怕她将来像我一样吃苦。我逼她懂事,其实是我自己没勇气面对生活的难。老师还说,我是个“拧巴” 的人。心里明明很爱孩子,说出口的话却总是不好听。这话让我想起了我父亲。我贴心给他买衣服,他明明高兴,却偏要说 “浪费钱”。我们家族的人,好像都学不会直白地表达爱和肯定。改变,就是从学着“好好说话” 开始的。老师手把手教我的那些细节,现在想起来还很清晰。孩子考砸了难过时,别盯着她没考好的科目追问。先看见她进步的地方,认真说一句 “这次数学比上次多了十分,你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她跟我分享学校的小事时,别急着插话说 “你应该怎样”。先顺着她的情绪回应,比如她吐槽同学,先听她说完,再问 “那你当时一定很生气吧”。只要她说出 “妈妈你别说了”,就立刻停下来。那是她在求救,不是在反抗。
04.从学着“好好说话” 开始,我一点点调整自己。没想到的是,真的有好的变化在慢慢出现。指导一周后,我第一次在想开口说教时,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我终于学会了停下不说,不再让自己的急躁影响孩子。指导 20 天那天,孩子把她在学校看的小说递给我。“妈妈,你帮我收起来吧,我先把作业写完。” 那一刻,我知道她开始能自己管理自己了,不再需要我盯着催。指导 30 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突然走过来抱了抱我的胳膊,叽叽喳喳跟我说学校里同学的趣事。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笑声了,我眼眶忍不住发热。
指导 40 天,老师教我共情的小技巧。她开心时,我就笑着说 “是不是特别开心呀,妈妈都被你感染了”。她烦躁地摔笔时,我就坐在她旁边说 “这道题确实难,换我也会烦”。没有指责,只是陪着她。指导两个月,她自己定了闹钟,不再通宵玩游戏。早上起来还会主动喂家里的猫。
指导三个月,她开始约不同的同学出门逛街、看电影。老师说,这是她心里的安全感回来了,终于敢敞开心扉交朋友了。看着孩子一点点好起来,最让我意外又感动的是。这段陪着孩子变好的路,也悄悄让我自己有了改变。
以前我总觉得,向别人提需求是“麻烦”。就连对父亲,我也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可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我突然敢跟父亲说 “爸,我最近有点累,想回家吃顿你做的饭”。而父亲居然真的会提前买菜,等着我回去。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的需求也可以被满足。原来家里的支持一直都在,那种踏实的归属感,是我很久没体会过的温暖。现在,我和女儿的关系早就回到了最舒服的模样。她难过时会抱着我哭,开心时会拉着我分享,能清楚地说出“妈妈我想要什么”。我也终于能接住她的情绪,不再用 “为你好” 强迫她。最让我骄傲的是,今年夏天,她顺利考上了自己一直想去的高中。那个曾经被抑郁困住的女孩,终于重新走到了阳光下。
05.这段走过来的路,难吗?真的难。无数个深夜我抱着孩子哭,无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不到。可现在回头看,所有的坚持都值得。我想告诉所有和我曾经一样焦虑、无助的家长。别先急着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在用错的方式爱他们。当我们愿意放下控制、放下期待,学着好好说话、好好倾听,学着先抚平自己的遗憾和不安时,孩子就会跟着慢慢变好。这条路或许很长,但请一定别放弃。因为唯有真正的爱与理解,才能真正治好所有的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