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清晨六点半,复兴区康庄乡康庄村村民于顺风步伐轻快地走向村口,约六点五十分,一辆白绿相间、圆头圆脑的小巴士准时出现。“复兴巴士来了!”她笑着招手,车门应声而开。
在复兴区康庄乡,这条连接北李庄村至南李庄村的7.8公里乡路,如今因为这辆“复兴巴士”有了出行的新方式。作为响应式公交,它既无固定站点,也无固定班次,村民只需一个电话预约,或是路边招手,巴士就会停靠身边。不少村民感慨:“这样的方便,就像咱自己家的交通工具。”
南李庄村位于复兴区康庄乡南部,常住人口仅百余人,出行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曾在这里始发的15路公交车,因为客源越来越少,不仅班次一减再减,候车时间也愈来愈长。“那时天不亮就得出门,稍有耽搁就会误了上班。”在市区务工8年的于顺风,谈及往昔经历,仍记忆犹新。
班线营运压力越来越大,邯郸公交集团公交一公司经理李政军也算起了账。“有时一趟车拉不到5个人,连油钱都不够。再不改变,这条线路就保留不下来了。”李政军说。
一边是公交线路运力吃紧的现实压力,一边是村民便捷出行的民生需求,“保线提效”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转机出现在去年9月。邯郸公交集团公交一公司经过深入调研,创新推出“主干线+接驳线”组合运营模式,将15路公交车更名为“复兴巴士”。7.8公里的接驳线灵活串联南李庄村、东店子村等9个村庄,行至邯武快速路后,由53路主干线转运至邯郸火车站。
9月15日10时,记者登上这辆可载客12人的小巴。车内整洁有序,刷卡区域支持投币、公交卡、扫码支付等多种方式,显眼位置张贴着“复兴巴士‘响应式’便民服务电话”,方便乘客随时联系。
据介绍,接驳线车辆的发车间隔已从原来的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同时主干线行车路线也从北李庄村高架桥调整至桥下,实现了与接驳线的无缝衔接。更重要的是,“响应式”服务热线的推出,让村民可以提前预约乘车,真正实现了从“人等车”到“车等人”的服务理念转变。
为了方便村民换乘,“复兴巴士”的运营时间与53路公交车实现了精准对接:早班车的发车时间会根据53路到站时间灵活调整,末班车则会耐心等待53路末班车到站后才发出。这种无缝衔接的服务让村民换乘更加从容。
这份细致,于顺风曾亲身感受。一次,她乘坐的53路公交车遇到堵车,眼看就要错过末班“复兴巴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拨通了车长的电话,说明情况后希望对方能多等几分钟。令她感动的是,车长不仅答应了她的请求,还安慰她不要着急,会一直等到她到站。这次暖心经历让于顺风深受感动,事后还特意为车队送上了锦旗表达谢意。
社会效益之外,“复兴巴士”的运营效益同样亮眼。自线路开通至今,通过优化线路、提升运营效率,已节约人力成本、车辆维修成本等近60万元。
夕阳西下,“复兴巴士”在乡间道路上平稳行驶。这辆穿梭在乡野间的小巴,不仅串联起村庄与城市,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报记者赵鸿粼 文/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