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是广州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6日和9月7日,广州市首个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暨第八届广州科普嘉年华顺利举办。作为本次科普月系列活动的重磅活动之一,9月6日,2025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广州市培英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校长、中山大学药学院陈新滋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大道至简: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成果》的精彩科普讲座。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院士活动中心、广州市白云区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培英中学、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院士讲座视频在“广州市科协”视频号、“科普广州”视频号、花城+APP、新华社现场云、快互动等平台同步播出。
科普月活动丰富,院士专家进校园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全国科普月期间,广州市科协积极发动各类科普主体和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等一系列科普品牌活动,推动科普月活动覆盖全月、迈向纵深。
讲座上,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为陈新滋院士颁发“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聘书。广州市科协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联合各主办单位,积极构建科学教育社会化协同新格局,汇聚包括院士在内的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和优质丰富的科技科普资源,完善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机制,深度赋能青少年科学教育。
探索化学奥秘,诠释科学至简之道
讲座现场,陈新滋院士以“手性”概念为切入点,用“左手与右手”的生动比喻,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手性药物的重要性。“就像右手戴不进左手的手套,药物分子也有‘左手版’和‘右手版’,它们看起来差不多,但对人体的影响可能差异非常大。”他强调,经过过去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科学家现在是全世界在手性催化领域发表文章最多的人群。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国城市和农村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讲座中,陈院士通过降胆固醇药研发的实际案例,延伸出从农产品到改善人民健康的产品的思考。同时,他也分享了团队在原创抗癌药研发中的突破性进展。他介绍,通过引入手性中心,团队成功开发出抗肿瘤活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新化合物。
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科学家精神
20世纪90年代正值内地改革开放初期,陈新滋院士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积极推动在国内组建了“手性科技开放实验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院士结合自己从广州到香港、日本、美国再回归祖国的求学与科研经历,鼓励同学们要坚持信念,努力将所学运用于社会,真正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改变,并寄语同学们:“在人生与科学的追求中,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完善化,把正确的事情做到完美,离成功就不远了。”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您觉得最难攻克的化学难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成功的机会?”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的问题从方法论到精神信念,从学科本质到社会责任,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不仅关注知识本身,更思考其背后的逻辑与价值。陈院士一一耐心回应,既有科学家的严谨,亦有师者的温度,现场掌声不断。
据悉,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累计邀请22位院士、180余位专家学者,面向34万名学生开展888场科普报告。该活动已成为广州市推动科学教育普及、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
来源:科普广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