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中国导弹之父”,冲破阻挠归国,用一生托举祖国导弹事业

0
分享至

1949年10月,当新中国的曙光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时,仍要面临严峻的国防空白——当时西方列强的核威慑让中国人望尘莫及,国内就连基本的航空工业基础都无法实现。就在这样的时代关口,一位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科学家,正用毕生所学酝酿着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归航,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的钱学森。



当时的钱学森被美国视为“战略资产”,他是国际航天领域的顶尖学者,36岁便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领导世界一流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他在超音速飞行、工程控制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他住着带花园的洋房,享受着优厚的薪资与科研资源,身边围绕着顶尖的科研伙伴,这样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归宿,可这些却始终填不满他心中的家国空缺。

1950年的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压抑多年的归乡之情瞬间爆发,他当即向学院递交辞呈,之后打包好科研资料与书籍,准备带着家人启程回国。然而他的归程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可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现在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去”,这句话支撑他在美国进行长达5年的抗争。



美国当局得知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后,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立刻出面阻拦:“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随即被吊销护照,科研资料被扣押,甚至遭到联邦调查局的软禁。在听证会上,检察官质问他是否忠于美国,他昂首回应:“我忠于中国人民,就像你们忠于美国人民一样!”之后的五年他被限制人身自由,就连信件都要经过严格审查。

在如此困境之下,他从没有动摇过回国之心,1955年他趁监视稍有松懈,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下求救信,信中字字恳切:“我心急如焚,惟愿早日归国,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这封信辗转寄到周总理手中。经过中方多次严正交涉之后,最终美国被迫同意放钱学森回国。这一年10月他漂洋过海抵达香港,当他在甲板上看到祖国大陆时,眼中满是热泪。



钱学森回国后来不及休整便投入工作,他系统规划了中国导弹、火箭事业的发展蓝图,1956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他出任“五院”院长。建院初期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没有实验室,就用旧仓库改造;没有资料,就靠钱学森的记忆默写;没有仪器,就自己动手打磨。他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在西北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拓荒之路。

1960年,苏联专家带走所有资料,这给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造成沉重打击,就在众人士气低迷时,钱学森召开动员大会:“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他亲自带队攻关,从导弹发动机的燃料配方到弹体的焊接工艺,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同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升空之后准确命中目标,这标志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终于拥有自己的导弹技术。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但如何与导弹结合成为新的难题,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随后提出“两弹结合”方案,他亲自制定试验计划,甚至不顾危险亲临发射场指挥。1966年10月27日,搭载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精准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这一成就震惊世界,彻底奠定了中国的核大国地位。

钱学森在科研攻关的同时,非常重视培养人才,他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并且亲自授课、编写教材,他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邓稼先、孙家栋等人都曾受教于他。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生活却极为简朴,他穿打补丁的衣服,吃简单的饭菜,把国家颁发的奖金全部捐给科研事业和教育基金,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祖国给的,理应用来回报祖国。”



从海外赤子到国之脊梁,钱学森用一生践行了“为国奉献”的誓言,他不仅为中国导弹、火箭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更用家国情怀铸就出中国航天精神。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迈入空间站时代,而这一切的起点,都始于那位冲破阻挠归航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精神符号,永远照亮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征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8月,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18.9%!

8月,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18.9%!

黯泉
2025-09-17 21:37:27
9月18日俄乌最新:欧盟为德国松绑

9月18日俄乌最新:欧盟为德国松绑

西楼饮月
2025-09-18 19:01:50
广东5个人打网约车超载,司机拒绝接待,乘客:给你两块去坐公交

广东5个人打网约车超载,司机拒绝接待,乘客:给你两块去坐公交

小兰聊历史
2025-09-17 14:48:51
勇士操作看懵巴特勒 致电管理层:你们到底啥计划?

勇士操作看懵巴特勒 致电管理层:你们到底啥计划?

体坛周报
2025-09-18 10:05:13
震惊!大批医院宣布退出医保!

震惊!大批医院宣布退出医保!

霹雳炮
2025-09-17 22:31:53
上海校园餐,日供50万份就是最大的问题

上海校园餐,日供50万份就是最大的问题

林中木白
2025-09-18 11:38:03
苹果首批iPhone 17 Pro做工感人:拼接缝隙宽度竟差了一倍

苹果首批iPhone 17 Pro做工感人:拼接缝隙宽度竟差了一倍

快科技
2025-09-18 08:50:53
9月19日精选热点:液冷再传重磅利好,这次要涨这些低位股

9月19日精选热点:液冷再传重磅利好,这次要涨这些低位股

元芳说投资
2025-09-18 20:21:24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二哥聊球
2025-09-18 10:55:42
农村老光棍,留守少妇,他们的秘密藏在乡村歌舞团的后台

农村老光棍,留守少妇,他们的秘密藏在乡村歌舞团的后台

牛城王小帅
2024-06-23 16:25:10
俄罗斯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北约东扩,而是文化霸权覆灭

俄罗斯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北约东扩,而是文化霸权覆灭

史政先锋
2025-09-17 13:50:20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来科点谱
2025-09-18 09:17:52
医生发现: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20倍不止

医生发现: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20倍不止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09-18 12:22:52
《黑神话》联动麦当劳套餐曝光!140元赠超帅"战袍"

《黑神话》联动麦当劳套餐曝光!140元赠超帅"战袍"

游民星空
2025-09-18 09:22:09
上海学生餐遭热议!有人拿上海学校午餐跟深圳的对比,差异较明显

上海学生餐遭热议!有人拿上海学校午餐跟深圳的对比,差异较明显

星河也灿烂
2025-09-18 10:19:47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墨兰史书
2025-09-18 06:10:07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明史专家
2025-09-17 19:49:48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上海学校虾仁炒蛋发臭后续:紧急撤换、官方介入、供餐方老底被扒

上海学校虾仁炒蛋发臭后续:紧急撤换、官方介入、供餐方老底被扒

老搽学科普
2025-09-17 19:05:14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极目新闻
2025-09-17 12:03:33
2025-09-18 23:12:49
燕小姐说历史 incentive-icons
燕小姐说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4803文章数 126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时尚
旅游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菜可以预制,信任不可以预支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