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盐湖,这座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活化石” 的古老盐湖,不仅承载着三千年的盐业文化记忆,更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像一块镶嵌在晋南大地上的翡翠,调节着区域气候,滋养着独特的卤虫、盐藻等生物群落,维系着脆弱却重要的生态平衡。然而,随着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盐藻过量繁殖曾一度成为威胁盐湖生态的 “难题”—— 大量堆积的盐藻不仅破坏了湖面景观,更会消耗水中溶解氧,影响其他生物生存,让这片古老盐湖的生态健康亮起 “警示灯”。
生态治理,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用双手托举的行动。在运城盐湖生态保护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盐湖的清澈与生机默默奉献,他们就是运城盐湖景区的盐藻打捞人。
天空刚刚亮起,当城市尚在沉睡,运城盐湖的岸边已响起马达的轰鸣与船只的摇曳声。打捞人们早早穿上防水服,扛着沉甸甸的打捞工具,登上略显简陋的打捞船,开始一天的工作。盐湖的正午,烈日炙烤着湖面,紫外线毫无遮挡地落在他们身上,皮肤被晒得黝黑粗糙,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咸涩的湖水里,瞬间没了踪影。
打捞盐藻,是一项考验体力与耐心的苦差事。盐藻漂浮在湖面,看似轻盈,聚集起来却格外沉重。打捞人们手持特制的捞网,一次次将湖面上的盐藻捞起、沥干,再小心翼翼地装入船上的容器。遇到盐藻密集的区域,他们需要弯腰、起身重复上百次,手臂酸了就甩一甩,腰累了就靠在船舷上歇片刻,却从没有一人抱怨。有时湖面突发风浪,小船在波峰浪谷间摇晃,他们既要稳住船身,又要护住辛苦打捞的盐藻,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挑战。
日复一日,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盐湖的各个角落。夏去秋来,岸边的芦苇绿了又黄。他们或许记不清自己打捞过多少吨盐藻,也数不清在湖面度过了多少个日夜,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每多捞起一网盐藻,盐湖的水质就会好一分,湖里的卤虫就能多一份生存空间,来年的湖面就能更清澈一分。他们的双手,粗糙得布满老茧,却托起了盐湖的生态希望;他们的脸庞,被风吹日晒得刻满痕迹,却映着盐湖最美的波光。
如今的运城盐湖,湖面碧波荡漾,卤虫自在游弋,候鸟不时驻足,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份美丽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盐藻打捞人的坚守与付出。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着对生态的责任;用最执着的坚守,守护着这片古老盐湖的新生。
运城盐湖的生态治理,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从未停下脚步。而那些辛劳的盐藻打捞人,就像旅程中最明亮的灯塔,照亮着生态保护的前路。向他们致敬,致敬每一份默默的坚守,致敬每一份平凡的伟大!因为有他们,运城盐湖的明天,必将更加清澈、更加生机盎然!
【来源:关公文化旅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