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差、工作时间无法稳定,
许多尿毒症患者
很难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
然而,在广州有一家服装厂,
却专收尿毒症病人,
让他们边打工边透析。
他们不再被人嫌弃,
互相称呼为“肾友”,
用劳动找回了体面的生活。
这条新闻一经发出,
迅速冲上了热搜↓
楼上工厂间
楼下血透间
这家服装厂名叫广州宝树堂服装有限公司。在厂里,58名员工中超过半数是尿毒症患者。他们最大的60岁,最小的仅18岁。
这家“收留”尿毒症患者的工厂,其实是广州城郊的一家民营透析中心——广州宝树堂透析中心开的:
二三层是透析室,四层就是服装厂。每天,上上下下,把服装厂里挣到的钱用来交透析费,透析完的身体再继续投入工作,过上了抱团取暖的集体生活。
车间里,尿毒症工人在剪线头。图片来源:新京报
车间里,十几名健康的熟练工人带动产量,近九成尿毒症工人聚集在尾部,干技术门槛低的碎活。他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边,穿腰带,钉扣子,挂吊牌。货不够分时,“把活儿让点儿给家里有小孩的”。
在人群中,很容易认出“肾友”:手臂上是凸起的血管和密布的针眼,水杯里混着蛋白粉防止手脚抽筋。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拿底薪维生,“存不到钱,但能养活自己”——工厂包吃住的情况下,叠加每月400元的奖金,工资能基本覆盖医疗和生活支出。
“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让咱们病人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肾友”张顺一直记着员工大会上,主管说过的话。
没有歧视没有排斥
心情很愉悦
为了确保每个工种都不缺人,工厂的工人们分早中晚三个批次离岗透析。轮到时,他们乘电梯下到三楼透析室,从工人变成病人。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通常一周三次,一次四小时,直到生命终结。
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肌肉痉挛、低血糖等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尿毒症病人透析中,枕边备着速效救心丸和彩虹糖。图片来源:新京报
来广州之前,为了生存,“肾友”求职时只能隐藏自己身份,戴袖套,像“小偷一样”工作,但最后纸还是没包住火,变成了无业游民,很多权利提前丧失了,不仅是金钱、婚姻、社会关系,还有尊严和体面,这些和病痛一样难以承受。
员工鲜辉说:“我们是有病的人,没人要的。”直到来到这家工厂,他才感觉到生活有了光。“这里楼上上班,楼下透析,都是认识的‘肾友’,一有点问题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大家在一起没有歧视没有排斥,心情至少很愉悦的。”
3年亏了300万
但厂长坚持要做下去
据统计,我国尿毒症患者超过200万人。尽管血液透析已被纳入大病医保,大部分地区报销比例提升至九成左右。但透析自付部分、并发症治疗、用药等费用叠加,对于失去收入来源的患者仍是沉重负担。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晚上8点,透析床位上一位“肾友”打着哈欠,另一位已熟睡。图片来源:新京报
这间透析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这间工厂的老板谢强表示,最初是想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吸引他们来血透,这是一种营销的手段。但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群体确实需要帮助,他们得了尿毒症以后,失去家庭、失去工作。很少有接受他们这一群体的企业。
这个善举也让谢强付出巨大代价。3年来,服装厂已经亏损了三百多万。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为“肾友”们提供特殊福利:
■透析日算公假不扣钱,
■每人每天额外补贴30元营养餐,
■流水线降速20%,
■全厂购买“二次医保”。
谢强这种以工养医的商业模式
曾遭到了一些质疑,
相关主管部门近期
也对他的公司进行了检查,
目前,工厂和血透室都在正常运转。
网友们纷纷表示:
乍一看还以为黑心工厂,原来是圣人工厂!
网友评论
命运无力逆转
但他们不愿当家里负累
在这家服装厂重建“体面”生活
对此,你怎么看?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新京报、粤TV、网友评论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李成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