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之后。
父母,便扮演第一任老师的角色。
即便有一天!
孩子通过小升初的考试,变成了初中生。
家长依旧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引导着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
可许多家长,忽视了这点。
因此大家,可能会在这场“陪跑”中掉了队。
作为家长你知道吗?
初中三年里,孩子最大的底气,仍旧是“父母的支持”这5个字。
为何这样认为呢?希望你能懂。
01
孩子追梦,亲情是帆
升入初中之后。
孩子快速成长,同时面临学业、身心变化、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需要保持自信,需要找到足够的底气。
家长要意识到:
这时候,孩子内心最渴望的,就是父母能站在身后,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
但有些父母呢?
要么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闻不问。
要么只看重成绩,孩子考好了就笑脸相迎,考砸了就冷言冷语。
比如,有个叫小宇的孩子。
进入初中后,因为学习难度陡然增加,第一次月考成绩就一落千丈。
他期待着,家长能够安慰自己。
可爸爸一看到成绩单,立马就火了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就知道玩!”
而妈妈也没有支持的话,只是在一旁唉声叹气。
从那以后,小宇变得越来越沉默,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跟父母说,成绩越来越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
父母的不理解,以及频繁的指责,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孩子的心。
让孩子,就此失去自信和勇气。
没有父母的支持,孩子就像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只能随波逐流,越漂越远。
02
拒绝溺爱,多些鼓励
家长的支持。
这是许多初中生,最大的底气来源。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支持自己的孩子呢?
当然,支持不是溺爱!
无原则的爱,只会害了孩子,比如孩子要啥给啥,犯了错也不管。
真正的支持,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家长具体要怎么做呢?
在此,分享一个身边的案例:
小敏是个初中生,有次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紧张忘词了。
下台后,她哭得很伤心。
看到女儿在哭泣,妈妈没有责备她,而是轻轻抱住她说:
“宝贝,虽然有点小失误,但你已经很棒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敏重新振作起来,学校有了活动她依旧会积极参与。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的理解和鼓励,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激发内心的力量。
让孩子有信心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家长的支持,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孩子的心,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03
做好后盾,如何支持?
走进初中的校园。
孩子面临多重考验,他们内心忐忑,容易因此而迷茫。
所以,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既然家长,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那家长要怎么做呢?
其实,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就行。
①多陪陪孩子。
即便你很忙。
每天也要抽出半小时,和孩子聊聊天,问问他们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有什么心事要与自己分享?
通过这样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②尊重孩子的选择。
初中三年里。
许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所以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而是要,做到耐心倾听。
和孩子一起商量,听取孩子的建议。
比如选兴趣班,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再结合实际情况做决定。
③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成长的旅程中。
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在这个时候也需要家长的支持。
做聪明的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让孩子自己做出决断。
比如孩子做数学题卡壳了,可以问:
“这道题的条件你都看清楚了吗?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
04
初中阶段!
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
家长的支持,是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底气。
期待家长朋友们!
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初中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