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牟静萍
“这些都是半成品,组装起来安在一个木座上,就成了一棵小圣诞树”,在仓库门前,刘国新介绍说,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6月,他都会组织一批宝妈、退休老人以及肾友们加工“圣诞树”以及草编等工艺品,远销海外。这份工作时间自由、不费体力,还能挣得一笔费用贴补家用,已经干了五六年。“刚得病的时候,在家闲着,有了这个工作后,生活充实了很多。”
![]()
时间回到2014年,那时候40多岁的刘国新在宁波的一个工地干水电。有段时间开始觉得浑身没劲、吃饭呕吐,他怀疑自己肠胃出了问题,一度担心得了食道癌。在当地诊所就医后,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他便回到肥城老家,一查竟然是早期肾衰竭。吃药控制了一年多后,还是走上了透析的道路。
“一开始也接受不了。那时候大女儿刚结婚,二女儿和儿子还在上大学,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好在在家人鼓励下,刘国新很快接受了生病的现实并积极治疗。“他们劝我,人哪有不得病的,而且医保政策越来越好了,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然而刚开始透析时,刘国新却状况百出。
由于透析效果未达理想状态,他一年要住三四次院,心脏也常感不适。他家住在三楼,每次上楼都胸闷气短,医生曾建议他做心脏搭桥手术。
“我有个朋友是干装修的,他跟我说肥城来了一家民营透析中心,正在装修快开业了。当时我想,换一家机构或许能获得更细致的照护,因此肥城威高透析中心一开业我就去了。” 刘国新说,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太同意他转去威高透析,因为原本就诊的机构离家步行只需 10 分钟,而去肥城威高透析中心开车也要 20 多分钟。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坚持选择了威高,希望换个环境能改善体质。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让他失望。在威高透析半年多后,他上下楼不再气喘,也很少再因病情住院。“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病情好转,心情也特别好。” 刘国新说,之前因为透析效果不佳,脸上长了很多痘痘以及鱼鳞状的皮肤,下楼想跟邻居打牌、下棋时,心里总有些顾虑。而现在,单看他的外貌,完全看不出是一位透析病人,皮肤状态和气色都很不错。“好多人问我是不是病好了,我都会笑着说好多了”。
刘国新认为,威高透析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是让他越来越好的重要因素。
有时在中心量着血压偏高,回到家后,刘国新一定会接到主治医生的跟踪电话,嘱咐他一些降压的注意事项。
“我们一般都有固定的透析时间,有一次我有事耽误了时间,正巧手机还静音了,他们联系不到我,给我孩子和家属打去了电话。对你的关心从语气中就能听出来,挺让人感动的。”
如今,刘国新已经跟肥城威高透析中心不少肾友成为了朋友,大家聊聊哪里不舒服、自我管理以及生活中的趣事儿,透析就变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了。天气好的时候,几个肾友还相约去爬山,除了泰安本地,也去了济南、日照等城市,下一步打算去威海。“这些地方都有威高的透析中心,肥城中心的主任跟我们说,想去的时候提前跟她说,她帮我们联系好,既不耽误透析还能旅游。”
刘国新喜欢徐霞客的《青云志》,看完很受鼓舞,让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自弃。“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个病友一开始可能都接受不了生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现在透析花钱很少。要好好活着、健康快乐地活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