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湖北基层家庭医生经验交流会(荆州站)在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系列交流会议的重要一站,来自全省基层卫生领域的专家、管理者、一线家庭医生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碰撞思路、共谋发展。
多级联动,荆州家医签约服务稳步推进
会议伊始,荆州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宝军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荆州市卫健委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持续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果。
截至2025年上半年,荆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辖区内48.86%的常住人口,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高达81.22%。服务模式实现了六个拓展:一是从全科向专科拓展,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专科医生超过1600人;二是从团队签约向医生个人签约拓展,已有50余名名医以个人名义开展签约服务,让居民能直接绑定专家资源;三是由固定1年签约周期向灵活周期拓展,签约协议有效期超过1年的居民达178万余人;四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已有22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开展家医服务;五是由公立机构向民营机构拓展,已有11家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提供家医服务。六是在沙市区和江陵县率先实现从“慢病管理”向“慢病与传染病共管”拓展。
公安县:“红黄绿”三色管理,把健康服务送到家
公安县卫生健康局代表尹琴副会长分享题为《依托“三级联动 三色管理 三大融合”驱动家医签约迈向高质量》的实践经验。公安县通过“三级联动”机制,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遴选200名县级骨干医师下沉至乡镇,组建98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清晰、责任到人。
积极推进“三大融合”。一是卫健医保融合赋能,激活签约服务新动力。积极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构建“卫健+医保+医共体”三方筹资模式。以当年参保人员为基数,由卫健、医保、医共体分别列支5元/人、10元/人、2元/人共17元的标准设立家庭医生签约专项经费,2024年共筹集1789万元,为签约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让公卫资金、医保基金“高效能”,全力保障社会卫生健康需求。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三色管理”模式:将10万名慢病患者、失能老人按健康风险分为红、黄、绿三类,实行分级管理。红色高危人群由县级专家重点跟进,黄、绿色由镇村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江陵县:个性化服务包获好评,建议构建省级专家库
江陵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明慧主任介绍,当地推出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尤其体检服务包广受欢迎——包含CT、肝肾功能、血脂等项目半价,彩超、心电图等项目免费,每人每年可享受1次。她建议在省级层面组建“全省签约服务专家库”,整合中医、康复、心理等专科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支持基层。
队列研究+社区康复,家医服务走向纵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甘勇教授介绍了“中国家庭医生队列研究项目”,强调科学评估与长期跟踪对家医政策优化的重要性。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晓涛医生则从实践出发,分享家庭医生参与社区康复管理的探索经验,尤其是骨科术后康复、慢病功能恢复等特色服务,延伸了家医服务边界。
在焦点讨论环节,来自江陵、公安、监利、沙市等多地的基层院长、主任围绕“基层医院管理如何助力家医签约”展开热议。大家一致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是“纸上签约”,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治理变革。绩效改革、医保协同、资源下沉、信息化支持,缺一不可。
协会呼吁:踊跃投稿,分享家医“好故事”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家庭医生联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吴朝霞总结发言时表示,协会正在广泛征集家庭医生服务典型案例,目前已收到文稿380余篇、视频100多条。她鼓励荆州的家庭医生团队踊跃参与,“用一个个真实、有感的故事,展现家庭医生的温度与专业”。
会议在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一位与会家庭医生坦言:“这次交流不仅学到了实战经验,更坚定了信念——家庭医生,就是要做百姓身边最可靠的健康守护人。”未来,荆州家庭医生服务将继续深化“三级联动、三色管理、三大融合”机制,在绩效激励、服务创新、医防协同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荆州样本”。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肖晗 汪漾 通讯员:张慜鋆 李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