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2个案例入选
云南省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典型案例
近日
中共云南省委社会工作部通报了十个
《云南省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其中
五华区2个案例入选
分别是
区委社会工作部
《从服务对象到共治主力的“双向赋能”》
五华区华山街道文林社区
《商户联盟协同共治 打造“非常文林”基层治理模式》
和五小布一起看看
区委社会工作部
《从服务对象到共治主力的“双向赋能”》
基本情况
五华区约有新就业群体4万余人,他们穿行于城市街巷、活跃在网络云端,以独特的工作方式串联起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五华区深入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深度挖掘其“移动探头”“前沿哨兵”的独特优势,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全力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画卷。
主要做法
构建协同机制,夯实治理根基。五华区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1+8+10”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由区委“两新”工委归口指导、推动落实,互联网、物业、律师等8个行业党委各负其责,10个街道党工委兜底管理。通过定期听取汇报、分析研判和督导检查,整合宣传、邮政、交运等多部门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形成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确保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友好场景。机制友好方面,强化区级统筹协调,健全区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明确19家区级成员单位职责,制定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并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解决骑手实际问题。设施友好方面,组织区级职能部门下沉体验,收集意见建议,协调相关单位为骑手配备便捷设施, 如划定专用泊车区停车位3000余个、配套充电桩1000余个,办理小区门禁卡800余个,解决“车难停”“门难进”“物难送”等配送难题。信息友好方面,选取试点社区,绘制“骑手友好地图”,标注小区楼栋分布、党群服务中心、停车位等信息,张贴在社区出入口,提高骑手配送效率。保障友好方面,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整合221个党群服务阵地,引导280个楼宇商圈、爱心商户开放免费共享空间,提供基础保障,并统筹工会、妇联等资源,开展各类活动,满足新就业群体多元需求。治理友好方面,设置39个流动党员报到点,引导168名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报到,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员工作机制,发挥骑手优势,反馈风险隐患,落实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推动其从关爱对象转变为基层治理有生力量。
畅通参与渠道,激发治理活力。化身“志愿先锋”,志愿服务显担当。五华区开展“双向交流、双向服务”活动,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到社区报到。以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骑手为主体,组建“五华红色小哥”骑手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目前,已有954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到社区报到,其中“五华红色小哥”张宽、王逵、杨小奇3人因见义勇为善举被评为“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他们的事迹为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人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工作。成为“民情前哨”,架起干群连心桥。结合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与生活规律,赋予其“移动网格员”职能,构建信息直报反馈平台,探索建立“小哥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鼓励骑手在日常工作中第一时间反馈城市管理漏洞、社情民意,并力所能及地协助解决问题。南强街巷党支部通过“三引三治”工作模式,借助骑手反馈信息,成功打通履善巷,解决了该巷和端仁巷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同时,通过街区议事协商,解决了垃圾处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龙翔街道西站社区创新开展“友好街区观察员”模式,选聘4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兼任社区网格员,通过“随手拍”和网格微信群等方式,向社区反馈小区环境、居民求助、飞线充电、停车管理等问题100余条,有效扩充了城市末端“感知细胞”,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担任“宣传大使”,走街串巷在行动。定期召集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参与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密切党群联系。以“春城党建新力量”专项活动为载体,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优势,激励他们争当防范诈骗“宣传员”、守法行驶“示范员”、违法线索“信息员”,鼓励他们在走街串巷过程中,积极向居民宣传各类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转变为“面对面零距离”,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宣传效果和群众参与度。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是关键。构建完善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犹如织就一张严密网络,将各方力量紧密凝聚,实现“握指成拳”的聚合效应。通过在新就业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新就业群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确保参与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做实关爱是根本。以“骑手友好社区”等项目为抓手,精准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的痛点与诉求。从优化服务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权益保障等维度发力,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只有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其提供暖心、贴心、安心的服务,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与积极性。
拓宽渠道是路径。深度挖掘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贴近群众的职业特性与优势,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独特资源。搭建志愿服务、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等多元化参与平台,让快递小哥化身“移动网格员”,外卖骑手成为“民情前哨员”。通过创新参与形式,拓宽参与渠道,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活力,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治理效能是导向。以治理成效为“指挥棒”,聚焦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靶向发力”。通过吸纳新就业群体参与,丰富基层治理主体,搭建党群“连心桥”,推动治理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五华区华山街道文林社区
《商户联盟协同共治 打造“非常文林”基层治理模式》
基本情况
五华区华山街道文林社区,辖区面积0.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38户5604人。为解决老旧小区与商业街区交错、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等治理难题,文林社区通过组建“非常文林”商户联盟,建立提案机制,引导街区商户积极参与议事协商、环境共治、活动共创、品牌共建,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主要做法
孵化组建商户联盟,深化街区联建联管。社区党委针对辖商铺空置率高、居商矛盾凸显、街区活力衰退等困境,积极引导商户、热心群众等参与街区治理,激活街区内生动力。牵头成立街区联合党支部,探索建立“社区+商户+居民”三方联建机制,党支部牵头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征求商户意愿,以“自我推荐+他人推荐”方式筛选出行业资历高、参与意愿强的商户骨干,孵化组建“非常文林”商户联盟,目前翠湖片区咖啡饮品的商户联盟已突破100家。联盟通过联建组织、联管街区,同频共振开展“党组织建设、文化交流、街区营造”系列活动,组织商户开展“党建引领+商户参与”“党员带头+商户响应”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举办“便民集市”惠民服务75次,提供理发、义诊等服务,惠及居民1200余人次,活动惠及服务街区建设、小区美化和居民生活,推动打造出具有文林特色的街区联建品牌。
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强化事务共商共治。建立“线上 +线下”双轨协商机制,线上开通社区居民、商户交流微信群,线下设立“睦邻家园议事厅”、组建小巷管家队伍,形成“收集-交办-反馈”闭环管理,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12场,累计解决居民反映的噪音扰民、管道堵塞等问题105件,实施绿化提升、增设充电桩等改造项目10余个,惠及居民1000余户。制定社区提案机制,鼓励商户和居民提出活动提案,社区党委对提案可行性进行审核分类,协调资金、场地资源给予支持。依托睦邻计划多元参与社会治理项目、解忧杂货铺等载体,鼓励居民商户以提案参与社区治理,推动树枝修剪、墙体彩绘、青年创业集市等45件民生实事落地。
发挥商户专业特长,街区发展同创共享。发挥商户联盟专业特长,设计“非常文林”旅游地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拍摄“讲好巷子故事”等系列微视频17期。依托“巷巷美术馆”等艺术空间,举办流动画展10期,街区艺术氛围指数提升27%。社区党委整合驻区单位场地资源为街区商户联盟提供云师大附小小广场、社区闲置商铺等共享空间,年均使用20场;联合举办银杏艺术节、咖啡文化节等活动17期,其中“文林生活节”吸引3000余人参与街区打卡活动,带动街区消费增长15%, 2025年五一咖啡文化节创收90万元。商户主动认领街区美化、口袋公园改造等13个项目,实现商业收益反哺社区治理。
聚合商户志愿力量,基层治理共建共治。结合街区优势特点,创新“商户捐赠—社区反哺”机制,发动商户参与线上募捐,线下捐赠,筹集资金16000余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街区微改造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景观提升等公益项目4个。同时,联动辖区商户建成“青年夜校”服务青年群体800余人次,在银杏节等活动中,通过义卖筹集5000余元公益资金用于帮扶独居老人、支持志愿服务,构建“社区搭平台、居民提需求、商户出资源”的暖心服务网络,让城市生活暖而有光。
经验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把准治理方向。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治理合力。文林社区通过建立街区联合党支部组织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街区发展治理的深度融合。
注重居商互动,激发治理活力。多元主体参与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社区通过孵化组建商户联盟、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发挥商户志愿力量等方式,充分调动商户、居民积极性,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突出文化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是社区的灵魂。 文林社区立足自身文化底蕴,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既提升了街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又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聚焦民生需求,增强治理实效。社区治理的核心是服务群众。文林社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从居民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入手,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 | 省委社会工作部
区委社会工作部 华山街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