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说卡塔尔是令人傻眼的奇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在这个只有257万人口的小国,街头巷尾,没有讨饭的、没有流浪汉,甚至连“担心下个月房租”这种老百姓的烦恼,都像是外太空来的故事。你随便走进任何医院,挂号、检查、治疗,没人收你一分钱。
小孩读书,国家买单,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有本事考出去留洋,政府再给你发奖学金。要是没房住,等着国家分房,或者直接给你补贴,高到能让对面阿联酋的朋友都眼红。结婚生娃,国家送钱——这操作离谱,但在卡塔尔,属于日常。
卡塔尔的生活节奏,跟世界别处不是一个频道。物价吓人?在这里,除了进口奢侈品,基本没有人在乎“涨没涨价”;失业压得人喘不过气?
压根不存在这个说法——所有卡塔尔公民都能找到体面的政府工作,真要不干活了,领失业救济金也能过得舒服。退休,不用操心,卡塔尔老年人拿着高额养老金,过着和欧洲贵族一样的日子。
但这些景象,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一切的底色,是卡塔尔那堆让全世界羡慕的油气资源。巨额财富一层层分配给本国公民,福利像水泼天花板——流不下来,谁手里拿多少都清清楚楚。
资源极度集中,人口极少,国家就有资本玩出“超级保险箱”的花样。类似的故事,只有很少数小国压住了牌面——就像威尼斯共和国在香料贸易巅峰期,真正能参政享福利的市民也不过几千,底层劳动靠着外人支撑,“黄金屋”里的人只管享乐。
回到卡塔尔,这份“养尊处优”表面光鲜,实则排他。那些在街头忙绿的工人、建筑队、服务业的小哥,十有八九是印度、孟加拉、菲律宾这些国家的外来劳工。体力活累活都包给外国人,卡塔尔本地人只要动嘴皮子。
别误会,这些外来工人在卡塔尔,说句实在的,跟“全民福利”毫无关系。医疗、住房、教育,无一项跟他们沾边。当然,这不是卡塔尔首创,早在斯巴达城邦,统治阶层的斯巴达人终身训练打仗,生活靠着希洛人喂养,形成了典型的“食利者社会”,你看着熟悉吗?
福利政策还有一套反常逻辑。在卡塔尔,没有身份牌,想混进“本国公民”圈子?门槛高到离谱,外籍劳工想转正,平台连链接都不给你点。零贫困、零乞丐,靠的是铁壁般的身份筛选。
卡塔尔一方面用高福利锁死公民忠诚度,一方面制造身份壁垒,让内部人口结构绝对可控。
这也是他们用来对冲极端主义、外部煽动的安全招数。只有“自家人”过得无忧,社会实际上的贫富裂痕,就被身份制度掩盖得天衣无缝。
不过,“全民被养到极致”的一面,背后还是有刀刃。卡塔尔能这么挥霍石油的钱,是资源长年溢价的结果。可全球现在都在推碳中和,化石能源红利迟早有枯竭的一天。说句严肃的,卡塔尔的福利模版根本没法复制。
你让俄罗斯、沙特这样的资源大国照搬,人口一大、分配难做,福利金字塔立刻坍塌。甚至想当年西班牙靠美洲白银养活全国,出门都能用钱砸人,但等白银挖完,国家本土产业萎缩,大量依赖进口,繁荣顷刻褪色——这就是“资源诅咒”的历史回响。
这种富得流油的体系,并非谁都能吃到。卡塔尔的“全民养”是极端排他的小众游戏。福利和身份绑定,社会结构高度分层。卡塔尔一度风光无限,但若有一天石油和天然气的金矿流干,或者人口结构因为某个变量突然改变,今天路上没有乞丐、人人吃饱穿暖的场面,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再说一次,在全球无数人都焦虑“怎么活下去”的时代,卡塔尔贡献了一个近乎戏剧化的极端样本。本地人妥妥的不用发愁,连穷困潦倒的戏码都看不到。外来工则在阴影里默默搬砖,挣扎着盼望不被系统排除。
打个比方,卡塔尔的社会构造就是一座分层的玻璃屋,上层明亮下层黯淡,每个人的位置都被身份和资源死死锁住,没人能随便换。
最后说两句。卡塔尔给世界出的这一卷,看似完美,实则极度脆弱。这不是制度自洽,更像资源型国家的“豪赌游戏”:石油在,福利随手撒;油尽灯枯时,所有特权和稳定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真正值得琢磨的不是卡塔尔有没有乞丐,而是“用资源换社会繁荣”,到底能撑多久,又有多少人能跟着一起分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