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法院发布了一纸全球通缉令,直指中国芯片专家陈正坤,并开出了高达87亿美元的天价索赔。
这位平日里埋头实验室的科学家,瞬间成为了国际政治博弈的焦点人物。
美国司法部指控他涉嫌“经济间谍活动”,声称他窃取了美国美光公司的商业机密。
陈正坤到底是何人物?
陈正坤196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的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当其他孩子在外面玩耍时,他却沉迷于拆装电子设备,探究内部结构。
上大学后,他选择了材料专业,并且赴美留学深造,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电子工程,并拿到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陈正坤凭借超强的动手能力和深厚的电子理论知识,进入了芯片巨头英特尔,从事芯片设计和研发工作。
当时他站在了顶级芯片领域的舞台,本可以留在美国拿着高薪,享受优渥的生活。
但英特尔的经历点燃了他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
90年代,目睹美国芯片技术和仪器设备遥遥领先,他心中渴望把这些技术引入国内。
2002年,陈正坤毅然回国,入职台湾的瑞晶电子公司。
在瑞晶公司,陈正坤凭借留学光环和高学历,迅速挑起大梁,独立负责芯片项目。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龙芯一号”芯片,打破了美国的芯片垄断。这一壮举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瑞晶遭遇经营困难,被美国芯片巨头美光收购。
陈正坤无奈成为美光台湾分公司总经理,但他的理念与美光格格不入,他的目标是改写中国芯片史。
2015年,他决然离开美光,先后参与创立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福建晋华三家存储芯片研发公司。
这三家公司短短一年时间就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被业内称为“中国存储三雄”。
2017年,陈正坤出任福建晋华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晋华成为华为重要的芯片供应商,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克5G芯片设计多个核心难题,为华为推出全球首款5G手机立下汗马功劳。
就在中国芯片产业逐渐起步的时候,一场风暴突然袭来。
2017年9月,他的老东家美国芯片巨头美光公司,突然在台湾把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告了,罪名是“窃取商业机密”。
眼看在台湾的官司没占到便宜,美国人直接掀了桌子。
2018年11月1日,美国司法部亲自下场,以“经济间谍罪”起诉了福建晋华、台湾联电,以及陈正坤等三位工程师。
接着,一张有陈正坤照片的逮捕令,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传向全世界,转眼间这位很受敬重的科学家,成了全球通缉的“罪犯”。
美方声称陈正坤在从美光离职后,招募前美光员工,并窃取了DRAM相关技术。
此案一度成为美国司法部“打击中国经济间谍活动”的典型案例。
但细看案卷,63%的所谓专利,在陈加入福建晋华前就已经公开。
美国检察官反复折腾,就是拿不出能把人定死的间接证据,他们的控告越来越像没根基的东西。
面对美国毫无根据的指控,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确回应:“美方如果就此确有关切,就应拿出实实在在的、经得起事实检验的例证。”
我国对这起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强硬态度,展现了为保护本国科技人才和企业不惜采取必要措施的决心。
这场法律斗争持续了整整六年。2018年10月19日,当陈正坤从桃园机场入境时,竟接获一张传票。
打开一看,他讶然无语:这是一张由台湾“法务部”官员受美国司法部委托转交的美国联邦法院传票。
2020年6月,在被告人都没有到场的情况下,美国竟然直接发布一则逮捕令,嚣张地将陈正坤和另外两名工程师列为“通缉犯”,让世人哗然。
美国司法部甚至放话,要把他们用所谓“美光技术”生产的芯片和赚的钱,全部没收,人还要判五年监禁。
转机出现在2023年。或许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或许是意识到这场官司再打下去也占不到便宜,美光公司的态度开始软化。
2023年12月,美光与晋华达成全球和解,双方撤回所有诉讼。
最终的“正名”来自于当初给他们定罪的美国法庭。2024年2月27日,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法官一锤定音:福建晋华,无罪。
法官马克辛·切斯尼当庭宣布,检方提供的证据,根本不足以支撑“经济间谍”的指控。
这场持续了五年多的法律战,以中国企业的完胜告终!而那张挂了六年之久的全球通缉令,也因证据不足,悄然失效。
如今,陈正坤还在实验室里,白大褂袖口磨得起毛,眼镜上沾着焊接烟尘,一次次带团队突破25纳米、20纳米,再向3纳米逼近。
在陈正坤等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芯片技术逐渐跟上时代,甚至在未来领先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