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9月15日,美日韩“自由之刃”多域联演在济州东南方向的公海上启动,将延续至9.19。韩国正在酝酿单方面逐步恢复《》,不知道这个结束日期是不是特意选择的。
“自由之刃”,是2023年8月的后续措施,三方已决定将其作为定期联演,亦即通常所说的“惯例”。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前两次分别于2024年6月和11月进行。从三次联演的时间上看,“自由之刃”的定期性质应该还在磨合期,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像美韩上下半年惯例联演的时间那么相对固定。
“自由之刃”是触动朝鲜神经的那类军演之一,日前金与正和朴正天分别发表的可以作为旁证。现在,演习已经进入第三天,朝鲜方面的回应行动还没有出现,不知道会在美日韩联演期间还是之后进行。从目前态势看,朝鲜的回应行动可能谨慎进行,因为条件发生了一点变化。
“自由之刃”属于美国对朝延伸威慑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航母等美国战略资产参演,前两次皆然。从公开信息看,美日韩此次出动三国所属的宙斯盾驱逐舰、护卫舰、战机、巡逻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直升机等参加演习,进行反舰导弹打击、反潜作战、空中及防空训练、防海盗、网络防御等演练。正在进行的这次联演,最大的变化是美国的航母没来。
前两次“自由之刃”是这样式儿的,但这把没航母了
美国航母首次缺席,这让韩国舆论有些摸不着头脑——有的说这与美国当前的军力调配有关;有的说是金与正和朴正天日前的强烈谴责让美国有所顾忌,担心过度刺激朝鲜。这些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美军方面没有明确表示,所以这些说法要看各自采取的角度。
在我看来,美国航母此次不参加“自由之刃”,原因可能是韩国舆论看法的“兼而有之”,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在当前朝美关系态势下,为恢复朝美谈判,特朗普正在调控对朝施压的力度、正在逐渐降低当前对朝延伸威胁的程度。毕竟“自由之刃”是美日韩三国前任领导人决策的产物,目前可以暂且拿来一用,但怎么用还要看特朗普怎么处理他与金正恩之间的“”。
9月16,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图右为韩国统一部长官郑东泳
9月16日,“自由之刃”开演的第二天,李在明正式拿出了他未来五年的施政目标,总共123项;这个数字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在123项目标中,涉及朝鲜的有5项。
李在明的对朝总目标,或者说总愿景,是“和平共存与繁荣的韩半岛”战略。这个战略列在“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安全”项下,计有5项任务目标——
国政114:重塑和解合作的南北关系,和平共处制度化。
国政115:推进国民认同的互惠性南北交流合作。
国政116:消除分离痛苦,解决人道主义问题。
国政117:推进“与国民一起”的半岛和平统一政策。
国政118:为半岛和平及南北经济共同增长做准备。
这些任务目标的承担者是韩国统一部。在上述目标对外公布后,统一部拿出了几项行动计划——
因应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南北关系及统一意识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新的社会共识基础上(即“与国民一起”),重新制定“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
仿照德国1976年“博特斯巴赫共识”(Beutelsbacher Konsens,即教育三大原则:禁止灌输、保持争论、促进分析),将现有的统一教育扩展为“和平·统一·民主公民教育”。
将朝韩非军事区(DMZ)开发为国际生态和平旅游合作区(从以往南北共同项目“DMZ世界和平公园”转向为韩国单方面推进新项目),并将其打造为半岛和平旅游名胜。
将民间南北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项目纳入任务计划。
众所周知,李在明上台以来,积极推动对朝缓和政策,并采取多项主动措施,以图改善当前紧绷的朝韩关系。但在其日前访美与特朗普会晤时,李在明把对朝政策和措施指向了“通过韩美协商、为缓解紧张局势创造对话条件,同时推动朝美谈判重启”这个方向。应该说,这个方向是务实的,因为在当前朝鲜将朝韩关系视为“”关系前提下,以往“先朝韩、后朝美”的路子已经走不通,只能因应并按照朝鲜的路子寻找途径,亦即接受朝鲜已将朝韩关系纳入朝美关系框架之下的现实,在特朗普和金正恩老二位的这出戏里甘做龙套,不再像文在寅那样老惦记着“唱当间儿”。
美国航母没来,“自由之刃”19日结束,按惯例,美韩和美韩日之后将进入一小段相对消停期。那么,在“自由之刃”收鞘的日子里,李在明会不会把已经扔进废纸篓的《朝韩9.19军事协议》单方面再拿起来,是值得关注一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