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宽敞的图书馆,孩子们坐在书架旁专注阅读;操场上,新增的滑梯沙池区传来阵阵欢笑声;校门口,“华池景观”水声潺潺,“最美上学路”两侧绿意盎然——这是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北校区如今的日常景象。自2022年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这片校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北区居民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硬件全面提升:
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
走进扩建后的图书馆,500平方米的空间宽敞明亮,这里的藏书量较之前增加30%,涵盖多学段、多类型读物,成为师生最喜爱的学习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不仅在平日开放,周末也全天开放,提供“阅读+课后作业”一站式服务。更有教师定期驻馆指导,让图书馆成为课后学习的“第二课堂”。“现在接送孩子就能顺路去图书馆看书,周末活动也有了新去处。”家长张丽道出了北校区“教育惠民生”的实效。
![]()
校园空间的改造更是一大亮点。学校创新打造“六岛两厅”沉浸式学习空间,包括“实践岛”“心理岛”等六个特色课程岛。每个课程岛都配备了专业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学楼一层的“真爱厅”“幸福厅”,也通过文化展示传递育人,使走廊成为“步步有景、处处育人”的文化阵地。

师资跨越发展:
构建优质教育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是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改革以来,一小教育集团向北校区交流了多名优秀教师,同时还聘请了2名学科专家驻校指导,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
“我们现在经常开展联合课改推进会、线上线下集体备课、跨校师徒结对、集团校青年教师成长营等教研活动,感觉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都在飞速提升。”北校区李老师兴奋地说道。
在这种“彼此赋能,互学共进”的协作氛围下,校区间的壁垒被彻底打破,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一个开放、共享、共研的教育生态圈已然形成,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跃升。
![]()
近三年,区一小北校区老师获自治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金课8项,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能手5人、基本功一等奖11人。集团共享课程成效突出,师生在科技创新、语言文字等领域多次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赛事并获奖。

校园社区融合:
创新教育服务模式
区一小北校区的变革并未止步于校园之内,而是积极延伸至家庭与社区,绘就了一幅协同育人的“同心圆”。学校创新性地以党建引领“以工代赈”模式,为有需要的学生家长提供校内务工岗位,既解决了部分家庭的实际困难,也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成为学校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同时,学校将图书馆、运动场等设施在课余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住在附近的居民王乐说:“现在下班,我常约着三两好友来校园打篮球,就像自己回到了快乐的上学时光。”
![]()
此外,毗邻校园新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学校形成有效互补。中心设有标准化棒垒球场、儿童体适能馆及非遗传承、美术等兴趣教室,一站式满足各年龄段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15分钟优质教育生活圈”。

民心所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区一小北校区得到了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居民郭茜家大儿子6年前就在这里就读,今年秋天小儿子也到这里读一年级,谈起两个孩子上学的感受,郭茜深有感触:“现在学校的教师团队显得更为专业和成熟,无论是国家课程的深度挖掘,还是特色活动的设计与执行,都更加系统、合理,孩子学得开心,我们家长也更放心。”家长的认可生动地印证了集团化办学在经过数年深度融合与积淀后,已进入质量提升的收获期。
![]()
从硬件提升到软件优化,从课堂教学到社区服务,康巴什区一小北校区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共享,让每个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如今,这所学校正以看得见的改变诠释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美好愿景。
(文:武娜)
编辑:金华丰
校对:李 洋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