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入伍。自从我走进军营之后,军用背包就成了很多战士不离不弃的亲密伙伴。
![]()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入伍要学会队列训练、内务训练、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学会各种口令。
我在部队服役共21年,副团职退役,很多人肯定会说,那你打背包的水平,肯定是游刃有余,不在话下。
但事实上,我到了军营之后,自己从来没参加过紧急结合,也不会打背包,更不懂得内务条例的相关内容。
![]()
1980年2月参军军训留影
由于我是学校入伍,训练的强度和普通战士不可同日而语,我当时训练就五天时间。当时部队的干部觉得我们是技术干部,反正又不是一线去带兵的,用不着那么严格。
也正是他们的放松,才导致我缺少了军人最基本的一些技能和素养,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因此三次出尽“洋相”。
第一次出洋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次我被派去江西那边接新兵,在坐车归队的路上,我们三个接兵干部,与一百多名新兵,朝夕相处了四天。
在第二天中午,一些新兵提议,让我做个示范,教他们打背包的方法,我再三拒绝,还是被他们推到了前面。
正当我面红耳赤不知所措时,身旁的张连长替我解了围,他说:“杀猪焉用牛刀?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吧!”
说完,他当即就躬下身,不到一分钟,一个背包就迅速完成,打好的背包既紧凑实用,又美观大方。
同时,他还给新兵讲解道当:打背包要有技巧,一条背包带翻过来,转过去,纵横交错,“三横两竖”,便捷速成。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本身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却是前辈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的经验总结。
如果不是张连长解围,那时我肯定会出尽洋相了。
第二次出洋相:
我服役的地方位于云南昆明郊区,有一次我上街时,遇到了纠察队员。
其中有一位看到我后,就板着脸说:“你作为军人,要注意军容风纪,不要给军人抹黑哦!”
当时,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我军容风纪怎样,关你啥事?”
结果那人从口袋内拿出相关的证件,我才知道他们是纠察队员,而他们的职责,是纠正那些违反军纪、军容不整的现役人员,同时严密监控军用车辆的使用情况。
而我却把他当作一个多管闲事的老兵。
他见我说话生硬,就叫来另外一个队员,要把我拉到纠察队学习,我一看他们来真的了,赶紧低头认错,费了好大心力,才最终成功脱身。
![]()
第三次出洋相:
1995年,空军某部出了飞行事故,当时两架飞机进行训练,一架安全返回,另一架消失在监控的雷达屏幕中,一直联系不上,最终调查结果是:飞行时出了事故,落下滇池……
后来,飞机和飞行员都没有找到。
事故发生后,上级要求大家引以为戒,军区医院上上下下进行了大整顿。
说来也巧,整顿时我们负责的领导正好在外地出差,而上级的干部又恰巧前来检查,当时由于我职务最高,命令全体人员简单集合后,我要向视察的领导汇报。
那一次,我真的是洋相出尽,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懂队列,不懂口号,也不知道如何喊报告的我,真是尴尬到了极点。
好在视察的领导并没有斤斤计较,他只是沉着脸对我说:“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晓得,下不为例哦!”
视察领导的话,让我羞愧难当,在接下来的日子,我自身也可以加强了内务条令和队列训练方面的学习,自己的短板渐渐得到弥补。
![]()
几次出洋相后,也让我充分认识到部队是个大学校,哪怕自己不在一线带兵,但最起码的军人常识规范,是一定要熟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