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再一次被推到舆论场中央。近日蓝鲨消费拿到的一份通知截图显示,匹克实行“全员降薪”:总部员工按档位下调10%到30%,直营销售体系甚至腰斩50%,绩效奖金也被取消。幅度之大,在运动服饰行业实属罕见。
匹克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福建晋江,专注运动鞋、服装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匹克通过扩张零售网点和强化分销网络快速铺开市场,2009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上市后,匹克业绩逐年下降,2011年-2013年营收分别为46.47亿、29.03亿、26.13亿,净利润7.78亿、3.11亿、2.44亿。2014年和2015年的年营收、利润有所回升——28.41亿和31.08亿,净利润为3.21亿和3.92亿。
可惜,2016年,匹克私有化退市了。2021年9月26日,匹克宣布获得15亿元的投资,由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战略领投,其他联合战略投资伙伴包括建信信托及其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资等多家国有基金公司和多家市场化投资公司。随着这轮融资的落定,随之传出匹克体育将于2022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的消息。实际上,这并不是近年匹克第一次传出冲刺IPO,2020年的时候,匹克董事长许景南曾公开表示,匹克进行重组,积极准备重回A股,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成功在A股上市。
到了2025年,匹克没有迎来再次IPO的钟声,却传出全员降薪。
事实上,匹克面临经营压力并不是个例。李宁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3.3%,但净利润下滑近11%;安踏上半年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却同比下降8.9%,库存周转天数拉长到136天;361°虽然营收同比增长11%,但增速创下五年新低。
李宁半年报
安踏半年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了企业们的共识。降薪、关店、裁员、压缩费用,都不再是讳莫如深的动作。李宁在财报里反复强调“提升门店质量”,安踏在强调“运营效率”,但匹克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用“全员降薪”来降本。
匹克“全员降薪”,短期内这确实能缓解现金压力;长期来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产品和渠道做精。运动服饰行业已经进入效率时代,不再是谁开店多、广告打得响,而是谁能在库存周转、渠道效率、产品差异化上跑出新曲线。这也是降薪背后最值得警惕的部分:企业用最原始的方式降本,却未必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对于员工而言,收入缩水会直接打击积极性;对于市场而言,这样的消息会让渠道和消费者质疑品牌的未来。如果不能及时拿出新的产品力和营销亮点,降薪可能只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8月,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7%、5.8%、16.9%。显然,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依然很高(16.9%),说明市场需求在,不过需要体育用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产品、渠道等的调整来适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