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谢雪娇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张存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转录因子ATF3在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作用,及临床一款常用降压药在低剂量下通过激活ATF3-ATG7-自噬轴,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具有抗血管老化的潜在治疗价值。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同济医院聂昊博士与季田伊博士,严金华副主任医师和张存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年龄相关性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壁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理表现之一。衰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加速表型转化,引发血管结构病理性恶化与僵硬度增加。因此,靶向保护平滑肌细胞免受衰老影响,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和临床样本分析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录因子ATF3的表达显著下调,且伴随明显的细胞衰老现象。基于年龄分层的小鼠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中Atf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步降低,提示ATF3很可能是调控平滑肌细胞衰老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分子。
机制研究表明,ATF3特异性结合在自噬关键酶编码基因Atg7启动子区,并显著增强Atg7转录活性。另一方面,细胞质中的ATG7蛋白可与ATF3在体内外直接结合,两者形成正向反馈循环,共同维持自噬通路的正常功能,延缓细胞衰老。
研究还发现,在衰老的平滑肌细胞中,Atf3 mRNA第1627位腺苷的m6A修饰水平升高。该位点被m6A阅读蛋白YTHDF2特异性识别并介导mRNA降解。为寻找可干预该过程的临床可用药物,团队通过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临床常用降压药特拉唑嗪可有效减弱YTHDF2与Atf3 mRNA的结合,提高ATF3的表达稳定性。
动物实验表明,低剂量特拉唑嗪治疗可显著降低SAMP8小鼠的血管僵硬度,减轻平滑肌细胞衰老,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该效应不依赖其传统的降压作用,而是通过激活ATF3-ATG7-自噬轴来实现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黎健所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人类衰老研究所、973首席科学家田小利教授共同评价“该研究不仅阐明了血管衰老的核心机制,更通过‘机制发现→药物筛选→剂量优化’的完整转化链条,将基础发现快速推进至临床实践”,从血管衰老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