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诗词中也能体验人生?

0
分享至

人生在世,古诗词确是极好的傍身之物。在闲情逸致之外,古诗词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邀请到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欧丽娟,和大家分享她几十年来的见解。



以下文字节选自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欧丽娟《人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

我经常建议人多读古典诗词,也常会有人问为什么?

确实,文学看起来和实际的生活没有关联,也不能帮助人飞黄腾达,许多人因此忽视它,以为那是没有用的风花雪月。但事实完全不是如此,世界上文明先进、文化发达的国家,例如法国、德国,他们的政府和国民都非常重视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因为他们知道文学与文化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

那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读诗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诗”能影响一个人的气韵。古人早就体认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由内而外,诗书的深度、诗词的情韵,都会让一个人焕发出一种恢弘、优雅的气质,说明了精神涵养对一个人的改变。至于所谓的“三日不读书,则言语乏味、面目可憎”,那是从反面说明读书的重要。换句话说,多多读书、多多读诗,就会言语有深度,连脸孔都会优美可爱一点。这种从内而外的改造,让人充实而有光辉,比起用珠光宝气包装自己,更是持久,也不会流于肤浅。所以读书、读诗带给人的,是真正的大用。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其次,读书、读诗甚至还能减轻或解决人生的问题。南朝一位诗歌批评家钟嵘阐述道:“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他认为,要让人在贫穷卑贱的处境中感到平和安定,在孤独寂寞的时候不会觉得烦闷,没有比诗更有用的了。因为文学、诗歌所碰触的是人类最内在的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了解人性最复杂幽微的层次;吃喝玩乐只是表面上暂时的逃避问题而已,时间一久,又还是会回到同样的问题里。

那么,读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因为文学、诗歌所碰触的是人类最内在的“心”,而“心”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核心,它是一个小宇宙,无所不包,人生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个人吃饱穿暖,甚至飞黄腾达,但是只要这颗心没有感到满足,这个人依然是徬徨的,是空虚的,是不快乐的;他还是会想到探索心灵的奥祕,想要破解各式各样的人生的困惑。



图源:Unsplash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面临了极大的精神困境,痛苦得无以复加,却无法从现实里获得抚慰时,可以读读古人的诗篇。这时就会发现,竟然可以从古人那里寻得慰藉。因为,你的痛苦古人都经历过,你对人生的感慨古人都咏叹过,而且他们的境界比你更深刻,你其实并不孤独!

更重要的是,诗歌教会我们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审美的、诗意的世界。

西方思想家曾经赞美说:“诗人是人类的感官。”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诗人比一般人更敏锐,看到的更多、听到的更细致、品味的更丰富,即使是快乐、寂寞和痛苦这一类的情绪,也比大多数的人体验得更透彻。



图源:摄图网

诗人会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例如:他们会看到红花在燃烧,杜甫就说“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之二),在青山碧绿色的映衬之下,怒放的花就像要燃烧起来似的。

诗人会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例如:在无比寂静专注的聆听里,他们会听到花开的声音,甚至还能听到天上的云朵飘过时,发出流水淙淙的水声。唐朝诗人李贺《天上谣》这首诗里就说:“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星星就像微小的船只一样,浮在云层水面上漂动旋转;

再有诗仙李白,也曾经听到“春风语流莺”呢。当时喝醉的李白才有点儿清醒,懵懵懂懂中“借问此何时”,问现在几点钟,春风刚好吹来,听到李白的喃喃自语,于是把答案告诉了飞过的黄莺!



李白画像

诗人还会把我们感受得到、却说不出口或说得不好的体验,那么深刻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比我们自己还要说得好,像是直接从我们心里掏出来似的。

譬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后悔莫及,两千年前的汉朝人就已经给了如此言简意赅的座右铭。

到了唐代,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简直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于是一千多年下来,数不尽的人在异乡过节的时候,脑海里便自动浮现了这一句诗。

还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把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写得入木三分,难怪会成为爱情的代言人。这些读了之后,会让人禁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当我们看到原来没看到的,听到原来没听到的,感受到各式各样的人生况味,我们的世界就发生了改变。诗歌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活着,可以有怎样美好的姿态。

其实,诗歌一直都是每一个时代的最大宗,词、曲、小说只是随着各个朝代的演化而形成的新文学,它们只是额外的补充,在文坛上偏于小众,抒情诗始终牢牢占据了文学书写的核心和主流。我们要了解宋、元、明、清的心灵内涵,诗歌还是最重要、最逼近的窗口。

当诗人往世界的真、善、美走去,他们的诗也带领着我们一起探测世界的真、善、美。正如德国诗人贺德林(J. C. F. Holderlin, 1770-1843)领悟到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8月,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18.9%!

8月,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18.9%!

黯泉
2025-09-17 21:37:27
9月18日俄乌最新:欧盟为德国松绑

9月18日俄乌最新:欧盟为德国松绑

西楼饮月
2025-09-18 19:01:50
广东5个人打网约车超载,司机拒绝接待,乘客:给你两块去坐公交

广东5个人打网约车超载,司机拒绝接待,乘客:给你两块去坐公交

小兰聊历史
2025-09-17 14:48:51
勇士操作看懵巴特勒 致电管理层:你们到底啥计划?

勇士操作看懵巴特勒 致电管理层:你们到底啥计划?

体坛周报
2025-09-18 10:05:13
震惊!大批医院宣布退出医保!

震惊!大批医院宣布退出医保!

霹雳炮
2025-09-17 22:31:53
上海校园餐,日供50万份就是最大的问题

上海校园餐,日供50万份就是最大的问题

林中木白
2025-09-18 11:38:03
苹果首批iPhone 17 Pro做工感人:拼接缝隙宽度竟差了一倍

苹果首批iPhone 17 Pro做工感人:拼接缝隙宽度竟差了一倍

快科技
2025-09-18 08:50:53
9月19日精选热点:液冷再传重磅利好,这次要涨这些低位股

9月19日精选热点:液冷再传重磅利好,这次要涨这些低位股

元芳说投资
2025-09-18 20:21:24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二哥聊球
2025-09-18 10:55:42
农村老光棍,留守少妇,他们的秘密藏在乡村歌舞团的后台

农村老光棍,留守少妇,他们的秘密藏在乡村歌舞团的后台

牛城王小帅
2024-06-23 16:25:10
俄罗斯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北约东扩,而是文化霸权覆灭

俄罗斯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北约东扩,而是文化霸权覆灭

史政先锋
2025-09-17 13:50:20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来科点谱
2025-09-18 09:17:52
医生发现: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20倍不止

医生发现: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20倍不止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09-18 12:22:52
《黑神话》联动麦当劳套餐曝光!140元赠超帅"战袍"

《黑神话》联动麦当劳套餐曝光!140元赠超帅"战袍"

游民星空
2025-09-18 09:22:09
上海学生餐遭热议!有人拿上海学校午餐跟深圳的对比,差异较明显

上海学生餐遭热议!有人拿上海学校午餐跟深圳的对比,差异较明显

星河也灿烂
2025-09-18 10:19:47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墨兰史书
2025-09-18 06:10:07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明史专家
2025-09-17 19:49:48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上海学校虾仁炒蛋发臭后续:紧急撤换、官方介入、供餐方老底被扒

上海学校虾仁炒蛋发臭后续:紧急撤换、官方介入、供餐方老底被扒

老搽学科普
2025-09-17 19:05:14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极目新闻
2025-09-17 12:03:33
2025-09-18 23:12: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6181文章数 117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头条要闻

重庆一家七口误食蘑菇中毒 60岁老人住进ICU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iQOO 15发布时间曝光,性能屏幕全升级

菜可以预制,信任不可以预支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