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7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 2025 年度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结果,作为我国基础科研领域的权威评选,此次评审竞争激烈、含金量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凭借深厚的科研积累与创新实力,成功斩获 8 项基金资助,获批总金额达 258 万元,涵盖 1 项面上项目与 7 项青年科学基金 C 类项目,再次彰显民营医疗机构在眼科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
此次爱尔眼科获批的 8 个项目,覆盖广东、长沙、深圳、天津等多个区域,聚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青光眼、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眼科高发疾病的机制研究与治疗技术突破。其中,广东省区俞晓艺教授主持的《基于 mTOR 驱动糖脂代谢重编程调节 RMC 极化探讨利水化瘀法对 DME 的干预机制研究》获批面上项目,深圳特区刘子凌博士的《N - 糖基化修饰的 ZIP8 调控 RPE 细胞铁死亡在干性 AMD 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获青年科学基金 C 类项目支持,泛大湾区板块成果显著,成为此次获批的一大亮点。此外,长沙医学中心有 5 项青年科学基金 C 类项目入选,天津特区 1 项项目获批,形成多区域协同、老中青学者共同发力的科研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泛大湾区项目的突出表现,离不开爱尔眼科与暨南大学的深度校企合作。自 2020 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始终秉持 “优势互补、共建共赢” 理念,整合暨南大学的高校科研资源、学术平台优势与爱尔眼科的临床实践资源、行业经验,通过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加大资源支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为科研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此次俞晓艺教授与刘子凌博士的项目成功获批,正是双方协同合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集团在泛大湾区的科研布局已从 “单点发力” 迈向 “协同共进”。
从项目结构来看,1 项面上项目由资深专家主导攻坚,7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由青年学者探索创新,呈现 “老中青结合、传帮带共进” 的人才生态。这种结构不仅体现了爱尔眼科科研人才梯队的完善,更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 —— 资深专家聚焦临床痛点深耕研究,为青年学者提供方向引领;青年学者锚定前沿领域大胆创新,为科研团队注入新鲜活力,有效避免人才断层,全方位提升集团科研竞争力。
此次 8 项国科金获批,是爱尔眼科践行 “医教研产投一体化发展” 战略的生动体现,也为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科研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面向未来,爱尔眼科将以此次获批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暨南大学等高校的校企合作,在资源整合、人才共培、平台共建、成果转化等领域进一步发力;同时,依托跨区域科研协同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临床,以科研创新驱动医疗服务提质升级,为守护全民眼健康、推动我国眼科医学进步贡献更多 “爱尔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