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游客蜂拥而至去圣托里尼打卡时,希腊人却把方向盘打向纳夫普利翁。
这座坐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沿岸的小城,是爱琴海边一处低调却意蕴丰厚的度假地。八月末的时候我也跟随着这一“秘密”路线,沉浸式体验了希腊最直接、无遮掩的夏天。高温不只意味着酷暑,也同样带来馈赠:茂密的橄榄树和碧蓝的海岸线,重新回看照片时,仿佛隔着屏幕也能重温皮肤的灼热感。
旅程的开始是在雅典,于是对希腊的初印象便是数不清的游客,人手一杯的咖啡,傍晚橙金色的落日,以及街道拐角处偶遇的猫咪。心想这确实是一个热门甚至有些cliché的旅行目的地,但没想到雅典只是序章——租车驶离城区,建筑渐渐稀疏,入耳不再是英文,呼吸也轻松起来——真正的希腊在南部半岛等待我,跨越科林斯地峡,穿过起伏的基利尼山,抵达阿尔戈利斯湾边的纳夫普利翁。
此刻,我才终于进入“真正”的希腊。
![]()
纳夫普利翁,是一种温柔的节奏。
驾车越过丘陵,途经一处又一处村落,抵达纳夫普利翁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海。阿尔戈利斯湾在日光下泛着轻盈的蓝色,天空中不时掠过海鸥的影子。和各个度假海岛的景致不同,这里的蓝并不急于展示,也不急切地夺走你的惊叹,只是静静地环绕着山丘,让到访的人们一再放慢脚步。当然,这座城市并不仅仅徒有“度假”之名,它承载着现代希腊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独立与浪漫。
![]()
![]()
纳夫普利翁的小镇与大海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几个世纪之久后,1821年的春天,革命的星火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点燃。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浪漫民族主义席卷这片欧洲启蒙精神的源头之地,而半岛则逐渐发展为希腊独立运动的中心。1828年1月,希腊独立战争的领袖、现代希腊的国父卡波季斯第亚斯伯爵,选择以纳夫普利翁为重返希腊本土的起点;1829年,这座城市便被定为现代希腊的首都,直到1834年才将首都迁往雅典。
因此,对于希腊人来说,纳夫普利翁不仅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它更是承载着民族国家诞生的澎湃记忆。如今,旧城中心的宪法广场边仍保留着当年的议会大楼(Vouleftiko),但环顾四周已不再见两百年前民族主义的激昂与悠扬,闲聊的人们落座于咖啡厅,在遮阳伞下慢慢品味生活的每时每刻。
厚重历史与平实日常的叠加,正是纳夫普利翁的迷人之处。
![]()
![]()
俯瞰纳夫普利翁小镇老城区
因为太喜欢这里松散惬意的氛围,我临时决定多住一晚,在第二天的上午登山探访帕拉米蒂城堡(Palamidi)。这座在威尼斯人占领期间修建的要塞,矗立在城市东侧216米高的山嵴上。通往城堡的蜿蜒石阶据说有999级,当地人总喜欢强调这个数字的魔力。
![]()
帕拉米蒂城堡石阶上的游客
远远望去,山坡并不算高,但在烈日下拾级而上还是有些“自找苦吃”(要是在春天或初秋来到这里才是百分百的享受)。好在沿途的景致足够慷慨,海风与汗水交织,巨大的仙人掌肆意伸展,橙红色的果实缀满枝头,透出一份野性的生机。
回头望去,鳞次栉比的红色屋顶和米白墙壁散落在脚下,树荫与砾石交织出轻快的节奏,还有碧蓝色的海湾,翠绿的枝条垂下,在夏日暖风中飘摇。
![]()
![]()
于帕拉米蒂城堡上眺望纳夫普利翁的海景
帕拉米蒂不仅是军事工程的杰作,也见证了希腊的自由梦想。1822年,希腊起义军在此攻下要塞,掀开了独立战争的决定性一页。如今在中央堡垒里,仍能看到圣安德烈亚斯小教堂,它最初在土耳其统治时期被废弃,1822年被起义军重新启用。
坐在堡垒院落里小憩,阳光从树叶间筛下,四周的石墙坚硬却被烘烤得暖和,忽然,一只小猫在阴影中窜出,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年长的阿姨,手里提着食物。她说自己是当地居民,每天都会爬上堡垒来喂它。交谈间,一切都变得柔软而亲切起来。
![]()
纳夫普利翁随处可见的猫咪
从山上远眺,一眼就能看见海湾中的布尔齐要塞(Bourtzi)。这座建于十五世纪的海上堡垒,孤零零地立于港口前的小岛上,是小城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它由意大利贝加莫建筑师安东尼奥·甘贝罗(Antonio Gambello)设计,因地制宜,紧贴狭长岛屿的形状而建,像是一枚海上的盾牌。
历经威尼斯人、奥斯曼人和现代希腊政权的更迭,它曾是抵御外敌的防御要塞,也一度改建为希腊最早的游客中心和度假酒店。威尼斯人的雄心、奥斯曼的统治、希腊独立的激情,都在此留下痕迹。
![]()
![]()
孤悬在大海上的布尔齐要塞
与这些沉重厚实的古迹相对照的,是温柔的海滨漫步小道。连接着港口与阿尔瓦尼提亚(Arvanitia)海滩,一边是碧蓝的海水,一边是嶙峋的岩壁,石道仿佛镶嵌在悬崖之间。仙人掌成片地生长着,橙红色巨石在海水的冲刷下泛出光泽。
![]()
阿尔瓦尼提亚海滩
相比之下,当地人更钟爱的是远离市区的Paralia Karathonas。在民宿主人的极力推荐下,我特意起了个早驾车前往。
翻越低矮的山丘,海湾的景致就这样在眼前展开。玫瑰色的晨霞,偶尔掠过的海鸟,和依旧停留在半空的月亮。场景太过于美好,心情和身体都好像飘在半空中,半晌,踩着沙子落地。
![]()
如果说纳夫普利翁是一座适合用双脚丈量的小镇,那么它同时也是一段公路旅程的理想起点。
从这里出发,两小时的车程便能抵达古希腊文明的深处。当跳岛游成为希腊旅行的代名词时,我才发现,原来公路旅行同样能打开这个国度的另一面。
科林斯:
古今交汇的门槛▲
从纳夫普利翁往北回望,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第一站非科林斯莫属。古代的科林斯是匹敌雅典和底比斯的富裕城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掌控着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之间的商贸交流。
如今,这座城市以竣工于十九世纪末的科林斯运河而闻名。站在运河桥上,眼前的峡谷笔直狭长,仿佛刀锋划过大地,海水在七十多米的石壁之间不息地流淌。
![]()
科林斯运河
让我更为期待的是古科林斯遗址以及其中心的阿波罗神庙,如今残柱静立,远山环抱,橄榄树在盛夏的光景里长势甚好,废墟中依然诞生出一轮又一轮的新生。
和雅典的卫城相比,古科林斯更显空旷与粗粝,也因此多了一份贴近生活的真实。散落在石块间的,是千年前的集会、交易与祷告。
![]()
![]()
科林斯运河的阿波罗神庙遗址
在这里逗留了好一会儿,因天气炎热又钻进神庙遗址附近的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但展览内容与动线设计都十分细致,将科林斯这座城市在古希腊时期的历史面貌呈现得完整又生动。
迈锡尼:
石狮之门的回声▲
从科林斯继续往南,车子驶过起伏的山路,不久便抵达了迈锡尼。三千多年前,这里是迈锡尼文明的核心,是荷马史诗里阿伽门农的城邦。如今遗址仍保留着那扇著名的“狮子门”——两只石狮昂首守望,仿佛还在诉说昔日的权力与荣耀。
![]()
迈锡尼的文明遗址
我并没有在此久留,只是顺路停下,步入城墙之间,望一眼石砌的蜂巢墓与远山的天际线。此行的节奏并不是为了考古,而是为了感受:哪怕只是短暂停步,也能让人意识到,伯罗奔尼撒的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古代的故事。
阿卡迪亚:
诗意与牧野之间▲
八月末的空气里带着一丝倦意。从纳夫普利翁再向南,还能寻见什么景色?穿行于丘陵与田野之间,蜿蜒进入半岛的腹地,完全的乡村风光,低矮的石墙和垂下的藤蔓。又意外途经一处遗址,Mantineia of Arcadia,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原来我们在阿卡迪亚——我在历史与文学中读到的,在Pete Doherty的歌词中听到的——西方世界田园牧歌的意象原生地。
![]()
阿卡迪亚的山野风光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无数画家与诗人都把它描绘为远离尘嚣的桃源,一种几乎抽象的理想之地。亲身抵达,才发现这些意象并非虚构:野花草肆意生长,远处的山谷一层又一层延展,漫步在田垄间,身旁的石块或许就是几千年前的建筑遗痕。
不远处的Agia Fotini教堂出乎意料:它融合了早期基督教建筑风格与拜占庭元素,由砖石、木头堆砌而成。乍一看以为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实际上却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奇妙地与这片土地的古老气息融为一体。
![]()
![]()
用石头堆砌而成的Agia Fotini教堂
继续南下,抵达阿卡迪亚的首府特里波利斯。小镇不大,也没有多少繁华,但街角的咖啡馆与缓慢的节奏却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人们坐在窗边很悠闲地吃早餐,聊天,饮咖,我也忍不住想要再多停留一会儿。正是这样的平常,使人理解了“Arcadia”作为精神意象的含义。
米斯特拉斯:
山林中的拜占庭遗迹▲
南行的最后一站,则是位于斯巴达附近的米斯特拉斯。在这里,可以触摸古典时代以外希腊的另一重历史——拜占庭的记忆,在这座山间小城中半遮半掩。
13世纪中期,米斯特拉斯被拜占庭帝国占领,逐渐成为其在希腊南部的权力中心。1348年,这里更是成为摩里亚专制国的首都,象征着拜占庭在衰落中的最后荣光。下午抵达时,天色阴沉,雨意欲来未落,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雷声。空气潮湿,风声掠过,石头与教堂轮廓在暮色里更显幽深。
![]()
![]()
米斯特拉斯残破的城墙与城堡
遗址散布在陡峭的山坡上,残破的城墙、巍峨的城堡、斑驳的宫殿遗迹交错其间,仿佛仍能回荡往昔的礼赞与祈祷。这里的教堂非常美丽,内部金箔装饰的壁画让我回想起在西藏札达的体验。出于保护,摄影被禁止,我只能将这一刻默默藏于心中。
![]()
米斯特拉斯的教堂内部
夜幕降临,落座在民宿推荐的餐厅Chromata,在这里刚好可以俯瞰山谷里斯巴达的夜景。灯光闪烁完全像是星星,valley of lights。晚餐过后,走在山路上抬头仰望,银河竟清晰地悬在天穹之上。此时的米斯特拉斯,宁静而辽阔,夏末的半岛之旅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之处悄悄带来惊喜。
兜兜转转回到纳夫普利翁,驾车后的疲惫在小镇的微风中轻松涤荡干净。这里没有圣托里尼、扎金索斯等热门海岛的喧嚣,也没有雅典市区的匆忙。在老城中漫无目的地穿梭于街巷,尝试一下希腊咖啡(用传统小铜壶煮的比较难入口,但Frappé的冰爽与甜度让人心情愉悦),再到港口边的长椅上呆坐一小时,任由海风拂过,感受阳光在脸颊上的温度。
接着去购买一张Armiriki工作室制作的地图,跟随当地艺术家的地道指南,探索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街巷细节、涂鸦角落和小小工艺店,这些零散的发现让纳夫普利翁的面貌愈发生动、立体。
![]()
纳夫普利翁的经典机位
![]()
旅行在希腊不再是单调地寻访古迹,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海岛打卡和社媒分享,而是与一座有趣的城市产生互动。站在宪法广场前,想象现代希腊首都的初建景象;登上城堡和要塞,感受战争与自由的历史回声;散步于港口边,在蓝、白、红的主题色中体会希腊的民族情调。若是离开小镇,开上车沿着半岛蜿蜒而行,公路两旁的橄榄林、低矮的丘陵和零星村落预示着下一个目的地——古希腊文明正在不远处等待。
远远不止cliché——纳夫普利翁,这座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海滨小镇,用浪漫的风光、厚重的历史,以及慢节奏的在地生活,在这个夏天给予我意料之外的旅行体验。可以登上山丘,听风声穿过石墙,也可以漫步街巷,随机发现涂鸦。这里,旅行不只是速食式的浮光掠影,而是将自己浸润于他乡的生活中,感受有关希腊的一切。
![]()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Uoko
图片提供 / Uoko、Unplash、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