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约、足不出户,专业护士上门服务。江苏“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六年来,已累计服务超过88万人次,为长期卧床患者、高龄老人、产后母婴等特殊群体带来了就医便利。
省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启动试点以来,江苏已有46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1.8万名护士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将专业医疗护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服务直达床前,破解特殊群体护理难题
术后康复外出换药不便、长期卧床患者出门护理困难、“上班族”渴望中医调理却抽不出时间……面对这些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互联网+护理服务”近年来在全国多地陆续上线,成为打通专业护理“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患者通过平台在线预约,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规范的上门护理服务。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社区,因下肢截瘫卧床十余年的汪爷爷,每月都需要更换尿管。过去每次去医院,都得由儿子和邻居合力将他从五楼抬下,不仅耗费人力和交通成本,老人也要承受奔波之苦。自从南京明基医院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后,专业的护士定期上门为他解决这一难题。该院护理部主任刘静介绍:“我们已持续为汪爷爷服务三年多。”自2020年正式开展该项目以来,南京明基医院已累计完成上门服务7520余人次,月均服务量约200单,并在今年7月增长至260单,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居民正享受到“手机预约、护理到家”的便利。
不仅在南京,常州市也通过“常享护理”项目,有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并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着力解决以往居家护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享受专业护理”。28岁的新手妈妈小张就深切体会到这项服务带来的安心。产后在护理婴儿和自身恢复中遇到诸多困惑,她通过平台预约了专业母婴护理服务。护士上门后,不仅指导她正确的哺乳姿势和伤口护理方法,还为宝宝完成脐带护理和黄疸监测。小张感慨道:“‘常享护理’帮我缓解了焦虑,也让我更自信地应对做妈妈的挑战。”
常州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常享护理”应用支撑系统 图片来源/央视网
健康零距离,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2019年,江苏成为全国首批6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之一。随后,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一批省级试点市、县(市、区)和医院,全面推动服务落地。
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目前已构建起以公立医院为核心、社区医院为辅助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网络,基本实现辖区内居民需求全覆盖,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健康零距离”。这项服务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助力医院推进分级诊疗——将适合在家庭开展的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既缓解了医院床位压力,也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确保服务质量,江苏建立了严格的资质准入机制。“我们对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设定明确资质要求:需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取得市级及以上专科护士证书。”南京明基医院护理部主任刘静介绍。
2023年,江苏省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监管系统数据对接及业务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239家医疗机构已完成监管系统对接,并由省级统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门户“江苏健康通”对外公示,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经过五次招募,现已有313名符合资质的护理骨干在省平台注册,为线下护理到家及线上咨询提供有力支撑。“护士必须在院内具备相应资质与经验,才能开展外部服务。”该院护理部教育培训科科长许凤琴表示。自2022年开展首例“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来,该院已推出32个线下护理项目和5个线上咨询项目,覆盖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及专科护理等多个领域,切实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护士悉心照料婴儿 图片来源/央视网
完善服务配套政策,从“约得上”到“约得好”
尽管“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效打通了专业护理的“最后一公里”,但在推广中仍面临现实挑战,多家医院护理部主任坦言,费用问题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痛点之一。
从收费构成来看,护士上门服务的费用包含医疗耗材费、基础医疗服务费、上门服务费、交通费等。按照相关规定,“互联网+护理服务”属于医疗机构自主定价项目,根据服务内容的差异,单次收费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收费项目构成也不尽相同,部分收费项目需由患者全额自费承担。
南京明基医院护理部主任刘静表示:“各家标准不一,亟需建立可持续的付费机制。”她呼吁长期护理保险等险种覆盖部分费用,并出台指导价以兼顾患者可及性与医护价值。除了费用问题,护士上门服务的积极性也面临挑战。有高年资护士反映,部分上门服务需占用休息时间,耗时较长而报酬相对有限,影响了参与的主动性。
面对这些现实堵点,业内专家纷纷提出建议。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护士长王洁认为,应加快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推动“网约护士”配套政策落地,构建家庭、医院与政府三方联动的服务闭环。
此外,加强医院和街道、社区的高效联动,构建紧密联系的医联体也至关重要。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熟悉辖区患者情况,可更有效识别需求;三级医院则应为基层提供技术培训和业务支持,形成协同服务网络。例如,兴化市人民医院创新推出医共体服务模式,将“互联网 + 护理”服务范围延伸至多个乡镇,形成“三级医院专家 + 基层护理骨干”的联合服务模式,让偏远乡镇的居民在家也能获得专业护理。
展望未来,江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将在政策支持、价格机制和系统协作的多重推动下持续优化,以更温暖、更高效的服务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享受到便捷、安全的居家护理。
文/李诗睿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央视网、常州市卫健委、兴化市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