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群里问过我一句话“孩子只要把作业写完,就能考上好高中吗?”我跟你说,别天真了,真心的,答案通常是否定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为了稳住全班的平均线,属于“大锅饭”式的练习,目的是保证大多数人不掉链子。就是啊,想拔尖,得做额外的事,不能指望靠应付走过场。
写作业和学会学习不是一回事。很多学生每天机械完成作业,属于被动输入,缺乏元认知和输出训练。别跟我客气,这不是说老师不负责,而是课程设计本身就有针对全体的限制。家长会里我常听到老师说“这套作业能保证及格率。”那你说意思是什么?分差就是在细节里产生。
想当尖子生,要把四件事做成习惯。第一,学会有效预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本,提前圈出重难点,进入课堂是为了输出而不是再被动地听。第二,错题本要用对错题不是摆设,要做错因分析、错题归档并结间隔重复复习,才能变成长期记忆。怎么做?比如每周抽一小时复盘错误题型,做标注,反复迁移题型,别偷懒。
第三,专项压轴练习高分差距在大题和压轴题,题型迁移与解题策略训练比刷一堆基础题更值钱。太厉害了,别怕难题,攻克套路就能提分。第四,朗读与输出训练每天半小时朗读英语和语文,不只是记单词和语感,还是语料积累和逻辑训练,长期下来,理解力和表达力都会提升。我才不信呢,那些“只做作业就能上好高中”的说法,基本是幻想。
多方反应里,家长焦虑、学生迷茫、老师无奈交织在一。有人说跟着老师走就行,有人主张补课堆量,也有人从元认知出发做策略调整。对症下药是关键,盲目加量只会浪费时间。设问一下你愿意让孩子每天多花半小时做高质量练习吗?……这是决定性的投资。
结尾不说大道理,只说两句实在话学习是长期的复利,写作业是基础盘,但不是真正的增长点。走出课堂,把错题当教材,把朗读当习惯,把难题当练兵场,日积月累,你会看到成绩像天气一样慢慢放晴。夕阳下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不只是汗水,更是一点一滴的自我修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