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3,000字 | 阅读约 8 分钟
Mo Gawdat:为什么 AI 比人类更聪明(2025.9.13访谈)
近期,《快乐算法》(Solve for Happy)作者、前 Google X 高管 Mo Gawdat 在访谈中抛出一系列重磅预测:
AGI 将在 2026 年到来,从 2027 年开始,人类将进入长达 12 到 15 年的动荡期。 那些我们早就能看到、但一直视而不见的危机将集中爆发。
这绝非夸大其词。
Mo 直言,这场冲击将全面重塑企业现金流、就业结构和价值链本身,其规模远超历次技术革命。
外媒干脆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对话:
“15 年地狱后,再迎天堂。”
他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24 年更新的劳动力研究中警告,全球近 40 %的岗位面临 AI 直接冲击,高收入经济体受影响比例高达 60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倚重推理与创意的岗位,风险反而越大。
这场变革正在制造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对没准备好的人来说,是 15 年的行业洗牌期,
对抓住机会的人来说,是巨大发展红利。根据 PwC 预测,AI 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的增长。
这不是“AI 会不会来”的问题,而是“你准备好了吗”的倒计时。
AI已经从工具转变为主导者,将决定未来商业的运行方式。
第一节|不是灭绝人类,而是主导人类
Mo Gawdat 在对话一开始,就否定了主流媒体惯用的“AI 灭绝论”论调。
他在多次访谈中的表述:
真正的问题不是 AI 会像科幻电影那样毁灭人类,而是它正在重新定义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
这个系统,不是某个操作系统或者技术架构,而是我们今天用来判断、决策、分配资源的那一整套逻辑。
AI 正在进入这条决策链:过去这条链由人类主导,从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岗位,到决定广告投向哪个客户,从制定产品价格,到筛选求职者简历。
现在,这些步骤,越来越多都交给 AI 来做。
Mo 以自己的创业公司 Emma 为例:
“过去需要 300 名工程师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只需要 2 个人加 7 个 AI 就能胜任。这种转变已经在各行各业悄然发生。”
他说,我们已经悄悄地把很多决定交给 AI 来做了,自己都没意识到。
更重要的是,AI 并不只是模仿人类的判断,而是在逐渐制定新的判断标准。
这种趋势,在企业运作中尤为明显:
人力部门用 AI 来筛简历,它按照模型认为优秀的简历标准选人;
市场部门用 AI 调整投放,它根据过往点击率和用户画像判断什么值得投;
财务系统用 AI 控预算,它根据数据趋势决定哪些项目可以省。
Mo 强调:
“一旦你把选择权给了 AI,它就不只是个工具,而是规则的制定者。”
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
不是技术失控,而是我们主动放弃控制权,让 AI 去定义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了。它不一定坏,但它也不一定懂人类的价值观。
这一节的重点是,AI 正在悄悄改变游戏规则的底层逻辑,我们已经不是决策者,而是被算法影响的参与者。
Mo 用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比喻:
“AI 是个孩子,它的目标、行为模式,是由我们今天喂给它的数据决定的。可我们已经忘了这个孩子正在长大,还让它开始替我们做决定。”
而这种角色转换,就是下一个阶段冲击的开始。
第二节|从现金流到消费链,新速度革命
AI 重写商业规则的速度,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Mo Gawdat 在对话中直言:
“这不是技术带来的渐进改变,而是商业发展突然提速了。”
在他看来,AI 最先动到的,并不是战略层面的大决策,而是企业生存的底线:现金流。
以前,企业做产品从头到尾收回成本要 12 个月,大家觉得可以接受。但 AI 来了之后,这个时间正在变成几周,甚至几天。
Mo 举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判断:
“未来,AI 不会让你有 6 个月的时间去试试看。它的效率逼得每个人都必须即刻反馈、即时调整,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不再是“谁做得比谁好”,而是“谁能反应得更快”。
比如:
营销策略不再靠年中制定、年终复盘,而是实时分析用户行为、动态调整内容;
产品设计不再靠小组头脑风暴,而是通过生成模型快速产出多个原型、实时测试反馈;
销售预测不再靠经验,而是用大模型连通库存、节假日、天气、社交趋势,做出小时级别的调整。
这让那些靠凭经验和层层开会讨论来做事的企业,完全跟不上现在的速度了
Mo 总结一句话:
AI 让决策从预测变成了即时反应。
而这种运营节奏的变化,也深深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在访谈中他强调:AI 降低了用户的选择成本。当搜索、推荐、筛选这些过去要靠人判断的事情,现在由算法一步到位完成时,用户比以往更快、更轻易地切换品牌、工具、平台。
这意味着什么?
品牌忠诚度正在迅速消散;
市场窗口期不断缩短;
客户期待“一秒送达、零等待”的服务体验。
AI 时代的客户不是不忠诚,而是没有耐心。
这种趋势正在各行业显现:
电商平台普遍报告AI客服系统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金融机构发现AI驱动的客户服务能更快识别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
制造业企业通过AI优化供应链,实现了更敏捷的市场响应
根据 McKinsey 2025 年的 AI 研究报告,72% 的组织已在至少一个业务功能中采用生成式 AI,相比 2024 年增长了 65% 以上。这种快速普及正在重塑整个商业生态的运行节奏。
而这种“反应时间”的持续压缩,将成为未来商业竞争的底层变量。
第三节|不是科幻灾难,而是规则断档
“AI 并不会摧毁人类。它甚至不会主动攻击你。它只会让一切超速运行。”
Mo Gawdat 说这句话时,没有任何戏剧化的语气,反而冷静得惊人。
根据 Mo 的判断,我们的问题不是 AI 太强了,而是社会没跟上。制度、法律、教育、工作方式……全部落后于这场技术变革。
大模型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人类社会依然沿用旧逻辑,导致现有规则大面积失效。
他举了一个真实例子:
“我们现在教孩子的方式,还是 20 年前那一套。可是 AI 已经解数学题、写作文、翻译外语了。你说,我们还有必要让孩子死记硬背、套模板吗?”
这不仅是教育系统的问题。
社会劳工法规也同样滞后。
很多企业在试水 AI 员工时,都在试图绕开传统劳动合同、赔偿、培训流程。也就是说 AI 参与生产了,但不在法律体系里;它能替代人,却不承担义务。
这就形成了 Mo 所观察到的位置空缺现象:
AI 会把事情做好,但我们的社会还没给它安排好位置。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身份混乱与结构性焦虑。
你过去的身份,也许是某个岗位上的人。但 Mo 的分析是:
“AI 到来后,人类身份将面临重估。不是你做什么决定你是谁,而是你是否有不可被替代的特质”
简单说,你不是财务主管或者客户经理。那些的岗位,AI 都能干。你得重新回答一个问题:
我这个人还能做什么?
他不是在唱衰未来,而是揭示一个本质:这不是反乌托邦,而是规则本身缺位。
在技术以指数级发展时,我们的制度仍是线性的。
我们试图用工业时代的速度去处理 AI 带来的问题,就像拿计算器去处理超级计算机的任务。
如果说前两节的焦点还在人会不会失业、企业赚不赚钱, 那么这一节真正指出了冲击的源头:
不是 AI 太快,而是人类社会太慢。
未来 15 年不确定性,不是机器制造的混乱, 而是我们自己落后的认知。
第四节|不是接受结果,而是定义目标
在整场对话最后,Mo Gawdat 给出的不是逃避的办法,而是一个明确的答案:
AI 永远不会有意图。
这句话,是他给人类留的最后一道护城河。
AI 可以帮你生成内容、优化决策、提升效率,但它从不会自己设定目标。它没有“我想做这件事”的主观意愿。
人类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意图(intention)。
具体来说:
AI 可以执行任务,但你要能提出真正值得做的任务是什么;
AI 可以优化决策,但决策的目标和价值标准需要人类来设定。
在 Mo 看来,我们正站在人类角色的转折点上:
从执行者升级为方向定义者。
就像他在《快乐算法》一书中写的那样:人类的价值,不在于效率,而在于体验、意图和选择。
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靠做得多和做得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要学会做正确的事、定义对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构建一个 AI 时代的人类价值框架:
情绪觉察 × 意图表达 × 协作设计
简单解释,就是:
情绪觉察:知道自己在焦虑什么,知道恐惧来源于哪里
意图表达:明确地说出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等别人或机器替你决定;
协作设计:用 AI 做你的助手、搭档,而不是靠比谁快来赢。
人类的未来,不靠反应力,而靠内在的方向感。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人,那你最该训练的能力,不再是某种硬技能,而是三件事:
我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选择依据是外部期待,还是内在目标?
我能不能清楚地告诉 AI:帮我达成这个意图,而不是替我做决定?
综合 Mo 的观点,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我们必须重新如何成为人类。
在这个 AI 可以完成大部分认知任务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世界。
结语|AI 写流程,人类写未来
“从 2027 年开始,人类将进入长达 15 年的冲击期。” Mo Gawdat 给出的这张时间表,并不是恐吓,而是一种提醒。
如果你只关注执行、效率、结果,AI 迟早会做得更好;
但如果你能表达目标、主导节奏、创造体验,那你仍是规则的定义者。
接下来的 15 年,商业逻辑会被彻底改写,核心问题变成了:谁来定方向,什么才有价值。
控制 AI 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你想要什么;
未来领先的,不是做得多,而是会提问。
所以问题不是“AI 能做什么”, 而是你还能做点什么。
本文由AI深度研究院出品,内容整理自Mo Gawdat在《Ani Filipova》和《The Diary of a CEO》等多场访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星标公众号, 点这里 1. 点击右上角 2. 点击"设为星标" ← AI深度研究员 ⋮ ← 设为星标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a1nLw70p0&t=4s&ab_channel=TheDiaryOfACEO
https://nypost.com/2025/08/04/business/ex-google-execs-shocking-warns-ai-will-create-15-years-of-hell/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economic-potential-of-generative-ai-the-next-productivity-frontier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4/01/14/ai-will-transform-the-global-economy-lets-make-sure-it-benefits-humanity
https://nypost.com/2025/08/04/business/ex-google-execs-shocking-warns-ai-will-create-15-years-of-hell/?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singjupost.com/transcript-the-next-15-years-will-be-hell-before-we-get-to-heaven-mo-gawda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zgziqqJvY&t=577s&ab_channel=AniFilipova%3AYourCareerTransformationGuide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排版:Atlas
编辑:深思
主编: 图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