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在东京一跳封神,17岁在巴黎卫冕称王。
全红婵用两块奥运金牌书写了传奇。
可这位天才少女身上的争议,从来没断过。
如今18岁的她终于走进暨大校园,本想卸下光环当回普通女孩。
没想到入学才3天,那些恶意满满的评论就找上门来。
为何这份“关注”会变了味?
全妈早年的担心,真的应验了吗?
01
都说人红是非多,这句话在全红婵身上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说远的,就从巴黎奥运会说起。
短短7天,她就拿到了跳水10米台单人和双人两枚奥运金牌。
这成绩硬到无可挑剔。
可总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前一秒还夸着天赋,后一秒就话锋一转开“喷”。
奥运会前,全妹玩笑似地说 “小小巴黎,拿捏”。
夺冠后拿着金牌再提这话,竟被指责“在外国人面前炫耀没礼貌”。
更离谱的是,有记者采访时还摆起说教架子,追问这句话的英文怎么说。
全红婵也是坦然表示不会。
然后,这位男记者又想教他了。
这也得到了全红婵的直接拒绝。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英语课堂呢?
另外一位体育记者更是过分,在直播时间公开质疑全妹不爱学习。
谈及全红婵展示金牌一事,他锐评:疯疯癫癫。
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全红婵不能跳一辈子的水,不跳水后就像个白chi一样。
这位记者的发言可谓是惹了众怒,所属报社也是第一时间发布声明。
这还没完,全红婵一个日常的举动,都能被推上风口浪尖。
也是巴黎后那段时间,全红婵被拍到现身苹果手机店。
眼见着走的时候手里还拎个袋子。
于是就有人上纲上线骂她不支持国货。
全然忘了用什么产品是个人自由。
更选择性忽略明星运动员用同款从未被质疑的双标。
连她用奢侈品挂件也遭骂。
可谁忘了她是穷人家孩子靠自己拼来的底气?
当初明明是网友喊着“全妹喜欢乌龟”,如今反倒成了原罪。
其实早在她2022年落户广州时,就有人指指点点。
网络上也充斥着她挣钱了,骄傲了,就无心训练等无端质疑。
这也难怪本人很落寞地表示,大家喜欢的是跳水而不是她。
全红婵也不止一次地反问自己不跳水了大家还会喜欢她吗?
而在这些无端的质疑满天飞的时候,全红婵的竞技状态也渐渐向下走了。
于是乎,就有人开始喷成绩了,“伤仲永”的恶评又铺天盖地而来。
02
很少有人知道,全红婵的巴黎金牌是踩着坎拿的。
2022年那段日子,她的招牌动作207C频频失手,甚至到了恐惧入水的地步。
这个周期身高蹿7厘米、体重增7公斤的事实也是她将要克服的难题。
还有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
好在她扛了过来,在巴黎冠军证明了自己。
但发育的考验仍在继续。
近半年的照片里,全红婵肉眼可见地胖了、壮了。
这对讲究轻盈与控制的跳水运动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今年她两次世界杯不敌陈芋汐,还先后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和世锦赛。
既有发育带来的状态波动,也有伤病的拖累。
可这些隐情没能换来理解。
反倒催生出“要退役”的离谱传言,更有甚者对着她的发胖恶语相向。
一位所谓的营养学家就对此发表一段自己的看法。
另一位所谓的专业人士更加过分。
看看高敏是怎么说的吧。
而全红婵依旧要面临一些乱七八糟的质疑。
光老家的自建房就引发了多重争议。
有人就不分青红皂白质疑这是违建。
在房子因暴雨积水后,相关视频下,不少人都在搜索:
房子是谁出钱盖的。
哪怕是全红婵随便发布一则动态。
就有人在评论区“冷嘲热讽”别人在训练,她却在玩。
如今,依旧是大学报到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依旧出现了令人恶心的一幕。
03
运动员被保送大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近期,孙颖莎和王曼昱就被保研至清华了。
而王楚钦也于前几天在北大报到了。
这三人都是国乒目前的“当家人”。
刚刚结束了澳门冠军赛,莎头均夺得了单打金牌。
王曼昱在守住半区的情况下,勇夺亚军。
同样的道理,全红婵也是如今跳水队的门面。
她得到保送暨南大学的机会也是实至名归。
可自学校报送拟录取名单出来后,有人甚至公开嘲讽她估计连“暨”字都不认识。
还表示陈芋汐的大学更好。
如今,全红婵正式到学校报到。
她不仅得到了苏炳添的接待,还作为新生代表上台。
合影环节,也是妥妥的C位。
可得到校方重视的她,却没能堵上黑子的嘴。
“可惜了,这么年轻就退出了。”
“这大学还有小学部,从汉语拼音教起的。”
“我一个农民都在控制体重,你还是一个国家门面。”
“这种文化课很低的。”
仅拿着一个983的牌子,都能被质疑不懂什么是985大学。
从身材到文化再到竞技状态,这群人硬是把为国争光的冠军挑剔了个遍。
简直是离谱至极。
此刻,可谓是将全妈此前的担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04
了解全红婵一家的过往,更能读懂全妈那份担忧有多沉重。
镜头里的全妈,永远是洗得发白的衣衫、素净的面容。
举止间满是朴实无华的真诚。
这份朴素里藏着这个家庭曾走过的坎坷。
2017年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卧床休养许久。
彼时孩子们尚年幼,全家的重担一下压在了父亲全文茂的肩上。
2019年更是被纳入低保,靠着微薄的补助支撑生计。
直到 2021年东京奥运,14 岁的全红婵一跳封神,这个默默努力的家庭才走进公众视野
赛后采访里,那场比赛是为了给妈妈治病,让无数人动容。
可即便成了冠军之家,他们从未想过借着名气不劳而获,更没有消费过全红婵。
父亲拒绝了上门的捐赠,母亲依旧过着简单的生活。
据全红婵所说,母亲总是担心她没文化。
全妈在采访时也提到了女儿跳水很辛苦这件事,还坦言想让弟弟妹妹去读书。
她害怕孩子搞一身的伤,也怕孩子没文化。
如今看着女儿终于踏入大学校园,全妈本该放下心来。
家里也在为游客和村民发月饼。
可网络上却出现了有关“没文化”“该学拼音” 的嘲讽。
全妈所担忧的再朴素不过了,说来说去还是怕女儿被质疑。
这跟全爸那句如果哪天她没拿冠军,希望大家不要去骂她如出一辙。
结语
入学3天的争议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浮躁与善意的碰撞,也让我们读懂了全妈“怕被欺负” 的深意。
但不必忧虑,全红婵早已用两块奥运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坚韧。
而且她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也相信未来,她既能在跳台上续写奇迹,也能在课堂上补全青春。
让那些恶意在实力面前不攻自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