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母亲总提“老了怎么办”,话里藏着对晚年的不安。年轻时父母没稳定工作,妈妈只零散缴过几年社保,如今白发渐多,养老账算得人心里发紧。
30岁的年轻人突然发现,父母的养老问题像悬在头顶的秤砣,沉甸甸的。
2010年后各地允许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少子女开始帮父母算这笔养老账。可社保规则太复杂,选灵活就业社保还是城乡居民养老?断档了能不能补?
提档补缴划不划算?小洁回家看到父亲床头的速效救心丸,抽屉里塞满三高药,才惊觉父母的身体已经不起折腾。
父亲在工地熬到晚上十点,想多赚点养老钱,可这样的辛苦还能撑几年?
农村老人大多没养老金,有少数领上的,说话都硬气些,这让小洁动了给父母配置养老金的心思。小叶发现相亲帖常要求父母有退休金,才意识到农村户口也能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她算了算,父亲60岁、母亲50多岁,缴灵活就业保险每月上千,退休还早,城乡居民养老更现实。
2014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城乡居民养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各地标准差别大。
上海每月1490元,北京998元,多数地方不到200元,缴得多以后领得多,这是硬道理。小叶咬咬牙用四年存款帮父母补缴,父亲立马能领每月800元,母亲几年后也有份。姐姐经济紧张没法分担,小叶想起姐姐盖房出的力,觉得自己多出点钱也算回报养育恩。
父亲发来那条官方的感谢短信时,小叶鼻子发酸,这是不善言辞的父亲最直白的情感流露。桃子帮父母补缴时发现,很多老人只缴最低档,不是不想缴,是搞不懂政策,怕白花冤枉钱。
她对比商业保险和银行储蓄,发现城乡居民养老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可流程复杂得让人头大。
为办集体补助跑断腿,好在现在有了操作文档,后来人不用像她一样处处碰壁。网上咨询的人太多,有人愁没钱补缴,有人怕兄弟姐妹分摊不均,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有人想迁户口到基础养老金高的地方,比如成都,缴费高但回报也高,落户政策还宽松。
桃子说,很多年轻人根本拿不出十几万,能早规划就别拖,政策说不定啥时候就变了。小洁算了算自己的存款,决定和妹妹一起存钱补缴,哪怕每月多省点,也比以后干着急强。
在农村,有份养老金不仅是钱的事,更是老人挺直腰杆的底气,不用看子女脸色。别等父母干不动了才想起养老,政策窗口期就这几年,早补缴早安心。不清楚当地政策?
明天就打社保局电话,或者问问村里办过的人,别闷头瞎琢磨。兄弟姐妹意见不统一?
找个时间坐下来算清账,老人的晚年体面,比钱更重要。
手头钱不够?先从最低档补缴起,慢慢提档,总比一直拖着,最后连补缴机会都没了强。父母为我们操劳一辈子,现在换我们为他们算笔长远账,这是为人子女的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