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缺牙后都会犯愁:装假牙怕异物感,种牙又担心费用高。经常有网友问:“医生,我智齿长得挺整齐,能不能把它挪到缺牙的地方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可以让智齿当“替补牙”的方法——自体牙移植和正畸牵引。
你的智齿适合做“替补”吗?
不是所有智齿都有“替补资格”。能当替补的智齿,得满足3个基本条件:
智齿本身没毛病:没有蛀牙、牙周炎,牙根没弯曲变形,牙冠形态也正常;
智齿位置不刁钻:不是横着长、斜着长的阻生智齿,最好是能正常萌出,或者只埋在浅土层里的;
缺牙区空间够:缺牙的地方能容下智齿的大小,骨头厚度也够。
如果你的智齿符合这三点,就有机会变废为宝。接下来看看具体怎么操作。
办法一:自体牙移植
自体牙移植,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的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另一个位置的手术过程,听起来像“拆东墙补西墙”,但其实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
这个技术适合哪些人呢?缺牙时间不长(最好在3个月内),缺牙区骨头没明显吸收;智齿牙根还没完全长好(年轻人常见),移植后更容易和骨头结合;缺牙位置在磨牙区(比如倒数第一、第二颗牙),和智齿大小匹配。
疼不疼?很多人担心移植过程疼,其实全程打局部麻药,基本不疼,就像拔一颗普通牙齿一样。流程大概是这样:先小心把智齿拔出来,尽量不损伤牙根和牙周膜;清理缺牙区的牙槽骨,修整出适合智齿的“窝”;把智齿放进缺牙区,调整好位置固定;术后咬棉花止血,一周后复查,3个月左右拆除固定线。
移植后的智齿
要注意哪些事情?术后24小时别刷牙、别漱口,吃温凉的软食,避免用移植牙咬东西;按时吃消炎药,别抽烟喝酒,防止感染;自体牙移植并非百分百能成功,如果智齿牙根有炎症、缺牙区骨头不够,可能会失败,得提前和医生沟通清楚。
办法二:正畸牵引
如果智齿位置比较深,或者缺牙区空间需要调整,就可以用正畸的方法,慢慢把智齿拉到缺牙的地方。
适合哪些人?年龄较轻(一般 30 岁以下),牙齿移动能力强;智齿位置偏斜,但牙根形态正常,没有严重阻生;缺牙区旁边的牙齿没有倾斜,或者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正畸矫正;能接受较长的治疗时间(一般需要1-2 年)。
牵引过程麻烦吗?不麻烦,主要是需要耐心。大概步骤是:先做口腔检查和CT,确定智齿的位置和牙根情况,制定牵引方案;在牙齿上贴托槽、挂钢丝或橡皮筋,通过牵引力慢慢把智齿往缺牙区拉;每个月复诊一次,医生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智齿拉到合适位置后,再精细调整咬合,最后戴保持器稳定效果。
正畸牵引有哪些优劣势?
优点很明显:不用拔牙(除了可能需要拔其他多余的牙齿),利用自己的天然牙,咬合功能和美观度都好,而且成功率比移植高,只要坚持治疗,基本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缺点就是时间长,需要长期配合,而且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不然容易长蛀牙、牙龈炎。另外,治疗费用和普通正畸差不多,比自体牙移植高一些,得根据自己的预算考虑。
这两种办法,到底该怎么选?
很多人纠结到底选移植还是正畸,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表示,关键看以下这3点:
看年龄:年轻人牙齿移动能力强,选正畸牵引更合适;如果年龄大,牙齿移动慢,且缺牙区条件好,可考虑自体牙移植;
看时间:想快速解决问题(3-6个月),选移植;能接受长期治疗(1-2 年),选正畸;
看牙齿条件:智齿牙根没发育好、缺牙区骨头够,选移植;智齿位置偏斜、缺牙区空间需要调整,选正畸。
不管选哪种办法,都要先做全面检查,让医生评估智齿和缺牙区的情况后制定方案。如果你存在以下情况:本身有基础病,可能会影响愈合;智齿有严重蛀牙、牙髓炎,或牙根弯曲、吸收;缺牙区骨头已经严重吸收,或者缺牙时间超过半年,骨头条件太差。这些情况下,不如直接拔了智齿,再考虑种牙、装假牙等其他修复方式,反而更省心。
缺牙不是小事,拖得越久,不仅影响吃饭,还会导致旁边的牙齿倾斜、骨头吸收,后续治疗更麻烦。牙齿缺失,别忘了及时找专业的牙医,尽早修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