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正把荒漠变成粮仓。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全国7亿亩后备耕地新疆独占2亿亩。
一旦全部开发能养活上亿人。但荒漠变良田真那么容易?
水是个大难题。新疆年降水量才150毫米。
蒸发量却高达2800毫米。水比油还金贵啊。新疆人想出了绝招。
暗管排盐技术让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丰收。伊犁河谷用智能配水系统节水40%。
哈密盐碱地亩产从300公斤飙升到650公斤。
科技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投入成本着实不小。每亩改良最高要花5000元。
防风障滴灌系统草方格都得配套。这钱花得值不值?
看看收成就知道了。墨玉县3.
8万亩流沙地锁住了。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35%。博湖县油葵亩产翻了一番。
和硕县冬小麦亩产656公斤。盐碱地里长出金疙瘩。生态红线必须守住。
开发一亩耕地配套两亩防风林。塔克拉玛干边缘建起百米林带。
沙尘天比上世纪少了一半。
人进沙退成为现实。未来还要搞光伏农业。板上发电板下种地两不误。
藏水入疆工程正在推进。格尔木河梯级开发年增供水12亿立方米。
新疆农业前景一片光明。兵团职工年收入达17万元。高标准农田让棉花亩产提升到500公斤。
科技种地让农民尝到甜头。智能灌溉让每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样子。不过问题依然存在。
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0%后备耕地已经盐碱化。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如何平衡?
这需要更多智慧。
新疆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黑龙江耐盐碱水稻亩产500公斤。吉林西部十年新增水田480万亩。
盐碱地治理技术越来越成熟。中国农业正在悄悄革命。
每一寸良田都来之不易。背后是科技与自然的较量。当荒漠长出金色麦穗。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
更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未来粮食安全靠什么?
藏水入疆能否真正实现?
节水技术还能突破多少?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毕竟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