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只字不提罗永浩,却句句打脸西贝货
脑洞时史
9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科普预制菜;前一天,新华社刚刚写下句句见血的点评,却没提罗永浩,没提西贝。
可字里行间,仿佛是一场没有点名的“站台”。
9 月 10 日,罗永浩一条怒气冲冲的微博直接把西贝推上了热搜。这位以 “较真” 闻名的企业家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花高价在西贝吃饭,结果发现端上来的几乎全是预制菜,当场气得拍了桌子:“建议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别让大家花现炒的钱吃微波炉加热的冻货!”
短短一天时间, 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 5 亿。
面对汹涌的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他在采访中强硬回击,直指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还拍着胸脯保证:“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这番话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拿起放大镜对准了西贝的后厨。
为了自证清白,西贝在 9 月 12 日搞了场大阵仗 ——6 小时全程直播后厨操作,邀请网友 “云监工”。没想到这场本想洗白的直播,直接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450 万在线围观的网友们扒出了更惊人的内幕。
镜头扫过西贝厨房时,眼尖的网友立刻发现了不对劲。炒菜的厨师手腕上戴着亮晶晶的手镯,颠勺时叮当乱响;有的师傅刚挖完下水道,没洗手就直接拿起炒勺回锅;更离谱的是,好几个人炒菜时连口罩帽子都不戴,说话时飞沫直接溅进锅里。有网友调侃:“这卫生条件,还不如我家楼下的小面馆。”
更让人震惊的是资质问题。直播中记者随机询问厨师资质,结果全店 20 个厨房工作人员里,只有 4 - 5 人能拿出有效健康证。也就是说,每 5 个炒菜的师傅里,就有 4 个可能是 “无证上岗”。这可急坏了网友:“连健康证都没有,谁敢放心吃啊?”
最具争议的还是食材问题。直播画面里出现的西兰花包装上,赫然印着 “保质期 24 个月” 的字样。要知道,咱们家里冰箱冻蔬菜,顶多放 3 - 5 个月就怕坏了,西贝这冻了两年的西兰花,解冻了直接下锅炒,还卖着高价,难怪网友怒了:“这菜比我谈恋爱的时间都长,是打算当传家宝吗?”
面对这些质疑,西贝的解释堪称 “文字游戏大师”。厨师在镜头前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这不是预制菜,只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内蒙古餐饮协会的会长还出来帮腔,说这叫 “门店现场预加工”,和工业化预制菜不是一回事。但网友们根本不买账:“管你叫啥,冻了两年的菜卖现炒价,就是坑人!”
更讽刺的是,直播刚结束没两天,西贝就悄悄发布通知: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参观,连之前推出的 “罗永浩套餐” 也紧急下架了。
西贝的一系列迷之操作,终于惊动了官方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接连发声,虽然没点名罗永浩,却句句都像在给西贝 “上课”。
新华社也针对“预制菜”的问题进行了四问四答,央视最后也直接发视频质问“什么是预制菜”?
央视新闻直接搬出了法规,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得是预包装、能即食的才算,去年六部门就发文界定过了。” 言下之意,西贝那些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到底算不算预制菜,恐怕不是自己说了算。
新华社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消费者不怕你用预制菜,怕的是你不告诉大家!” 文章里直接点出行业潜规则:有些商家明明用着料理包加热,却打着 “现做现炒” 的旗号,按现做菜的价格收费,这就是赤裸裸的欺骗。
人民日报则聚焦到消费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能降成本,可为啥到消费者这儿,价格一分没少?” 这话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 网友们晒出对比图,西贝 38 元的预制菜宫保鸡丁,网上同款料理包才卖 15 元,这溢价也太离谱了。
其实大家对预制菜本身没那么大意见。现在生活节奏快,谁没吃过速冻饺子、方便米饭呢?真正让人恼火的是 “花现炒的钱,吃预制菜的饭”。就像有网友说的:“你明说这是预制菜,价格公道点,我能接受;但你骗我说现炒,还卖高价,这就不地道了。”
市场监管总局早在 2024 年 3 月就发文,要求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可到现在,还有不少商家在玩 “文字游戏”,把预制菜说成 “中央厨房配送”“现场预加工”,就是不肯明明白白标注。这次西贝事件闹这么大,本质上就是大家对这种 “藏着掖着” 的做法忍无可忍了。
现在很多连锁餐饮都在用预制菜,这不是秘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一些头部连锁餐厅里,八成以上的菜品都是预制菜。大家真正反感的,是西贝这种 “又当又立” 的做法 —— 既想靠预制菜降低成本,又想靠 “现炒” 的噱头卖高价,被戳穿了还死不承认。
这场预制菜风波吵到现在,其实大家争的根本不是 “预制菜能不能吃”,而是 “商家该不该说实话”。
罗永浩虽然宣布 “休战”,但他提出的 “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 的建议,已经得到了无数网友支持。消费者都赞同餐饮企业必须明确标注预制菜,这背后是大家对 “知情权” 的强烈诉求。
正如新华网所说:“把预制菜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晒不坏的,才叫真底气。晒一晒,行业才能真进步。
所以,别再骂罗永浩“黑嘴”了。他或许言辞激烈,但他让一盘“两年西兰花”被看见了。而西贝,也别再纠结“是不是预制菜”了。你该思考的,是如何让食客吃得明白,而不是吃得认命。
毕竟,锅可以冷,但人心,不能凉。
最后想问大家:你在外面吃饭时,遇到过 “预制菜冒充现炒” 的情况吗?如果菜单上明确标注了预制菜,你会愿意接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