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红墨
2025 年 9 月 10 号,罗永浩的一条吐槽微博,立马就在网上火起来了,那这到底是咋回事?
大家都知道,罗永浩平时说话直来直去,这次直接点名西贝,说吃着像预制菜还卖得贵,这话一下子就戳中了不少人心里的坎儿。
那边西贝的反应也快得很,创始人贾国龙当时正带着家人在喀什旅游,看到这条微博,心里急得不行,觉得这是砸西贝的牌子,当天就赶紧坐飞机回了北京。
西贝团队连夜把罗永浩那桌饭的情况捋了一遍,说他们点的 13 道菜,从牛肉土豆条、草原嫩烤羊排到嫩烤 DHA 大黄鱼,没一道是预制菜。为了证明自己,西贝还把每道菜的制作步骤都列了出来,甚至说全国所有门店的后厨都对外开放,谁想进去看都能进。
不光这样,他们还专门搞了个 “罗永浩菜单”,放话要是顾客觉得不好吃,一分钱都不用付。
最后贾国龙还挺硬气,说要起诉罗永浩,说他坏了西贝的名声。
可罗永浩也没怂,直接拿出 10 万块钱说,谁能找到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这钱就给谁。
他还解释,自己不是跟预制菜有仇,就是觉得老百姓出去吃饭,得知道自己吃的是现做的还是预制的,这是该有的知情权。
这下网友们彻底分成了两派,大部分人觉得罗永浩说的是实话,平时出去吃饭,花了不少钱,却不知道吃的是不是预制菜,心里本来就不踏实;也有少数人觉得,罗永浩可能是想借着西贝博关注。
但吵到最后大家才发现,这事儿的关键根本不是西贝到底用没用预制菜,而是大家对 “预制菜” 到底是啥,理解完全不一样。
早在 2024 年 3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个部门就一起发过通知,把预制菜的定义说清楚了。
通知里说,预制菜得是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加工品当原料,经过工厂里的工业化加工,比如搅拌、腌制、炒、炸、烤这些步骤,做成预包装的,吃之前得加热或者再做熟才行。
而且还特别说了,像速冻饺子、盒饭、盖浇饭这些主食,还有连锁餐厅从中央厨房运过来的净菜、半成品,都不算预制菜。
西贝就是拿着这个规定说事儿,说自己从中央厨房运的半成品,到门店再炒再烤,不算预制菜。
可大家哪懂这些专业规定啊?
大家判断的法子特别简单:菜端上来要是不热乎,吃着软趴趴没嚼劲,没有现炒菜的那股锅气,就算在不同门店吃,味道也一模一样,那心里就觉得是预制菜。
在大伙儿眼里,只要不是厨师当着自己的面,从切菜开始一步步现做的,那就得算预制菜。就像罗永浩说的,他吃着羊排像隔了夜再烤的,面汤也像放了挺久的,所以觉得是预制菜,可按西贝说的国家标准,这些又不算,这不就吵起来了嘛。
其实这些年预制菜早就走进咱们的生活了,有数据说,2024 年咱们国家预制菜的市场都卖到 4850 亿元了,有人还预测 2026 年能涨到 7490 亿元。
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有时候不想做饭,加热一份预制菜就省事;对餐馆来说,用预制菜或者半成品,能省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所以很多餐厅都愿意用。
可老百姓不反感预制菜本身,反感的是餐馆藏着掖着不说,之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做过调查,78.1% 的人都遇到过餐馆用了预制菜,却不提前告诉顾客的情况。
就像西贝,人均一百多的消费,大家花这个钱,不光是为了吃饱,还想尝尝现做菜的香味,感受下在外吃饭的舒服劲儿。
要是吃着像加热来的,心里自然觉得不值,毕竟现在挣钱都不容易,谁也不想当冤大头啊。
这次西贝和罗永浩的事儿,其实就是咱们国家预制菜行业发展里,消费者和餐馆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
咱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吃,“民以食为天” 这话不是白说的。现在大家日子过好了,对吃的要求也高了,不光要吃得饱、吃得安全,还得吃得明白。
好在现在相关部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听说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都已经过了专家审查,以后预制菜到底算啥、餐馆用不用预制菜该怎么告诉顾客,都会有统一的说法。
等这些规定落实了,餐馆不能再含糊其辞,老百姓吃饭也能吃得明明白白。
说到底,预制菜本身是个好东西,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方便。
只要把定义搞清楚,把知情权给到老百姓,餐馆诚信经营,预制菜行业肯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咱们也能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毕竟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好好吃饭,从来都是件顶重要的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