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安德烈·古宾在2023年3月通过瓦尔代讨论俱乐部发布了一篇大约3000字的文章,直指蒙古国在中俄关系中的潜在风险。这篇文章基于当前地缘格局的分析,提醒中国要留意这个邻国可能在关键时刻倒向西方。
蒙古国夹在中俄之间,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出口煤炭九成以上都靠中国市场,可外交上却越来越亲近美国和欧洲,这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古宾的观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蒙古国的政策变化和中俄能源合作入手,点出问题所在。
现实中,蒙古国推行“第三邻国”战略,本意是平衡中俄影响,但实际操作中,西方势力借机渗入,拉拢蒙古国参加各种军事演习和外交活动。如果不注意,这可能影响到中俄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蒙古国人口年轻化,35岁以下占六成多,容易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这点古宾也提到了。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像是在说,邻国关系不能光看表面,得看深层动向。
古宾的学术经历与对东亚的关注
安德烈·古宾是俄罗斯人,专注于东亚政治研究。他持有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在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系担任副教授,还兼任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这些职务让他有机会深入分析中俄关系和周边国家动态。
古宾的职业起步于2000年代初,获得博士后就开始在大学教书,讲授国际关系课程。他的研究范围覆盖东北亚地缘政治,经常发表关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定位观点。2010年代,古宾参与多个国际会议,比如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论坛上讨论区域合作。
2021年,他在瓦尔代俱乐部网站上分析俄海军日的地缘背景,强调俄罗斯需要加强与东亚国家的联系。古宾的文章总共几十篇,焦点在俄中合作上,他认为两国加强能源和贸易联系是必然趋势。2022年,古宾考察中俄边境地区,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他的跨国任职让他能从多角度看问题,在吉林大学,他与中方学者合作,交换东北亚研究中心的项目信息。古宾不是那种坐办公室的学者,他实际参与政策讨论,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起草建议书,针对亚太稳定提出看法。
2023年初,古宾准备这篇长文时,正值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秩序,他觉得东北亚局势也受波及,中俄合作变得更重要。古宾的背景让他说话有分量,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多年积累。像他这样的人,提醒中国小心蒙古国,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指出潜在隐患。
蒙古国位置特殊,作为内陆国,只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经济命脉在煤炭出口,世界第八大煤炭出口国,占GDP超过30%,几乎全靠中国买单。没有出海口,货物只能走中俄铁路,这让蒙古国在贸易上没太多选择。
俄罗斯本身矿产丰富,不需要蒙古的资源,所以蒙古对外出口基本就一个大市场——中国。古宾在文章中说,这样的依赖本该让蒙古国稳稳靠向中俄,可现实不是这样。
蒙古国从1990年代开始推行“第三邻国”政策,主动接触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国家当然乐意,拉蒙古国参加首脑会议和军事演练。蒙古国觉得这样能提升国际地位,满足国家虚荣心,就越来越上钩。
古宾点出,这不是简单外交,而是西方在输出价值观,蒙古年轻一代容易接受。人口结构年轻化,让社会更开放,但也更易被渗透。古宾的分析接地气,他没说蒙古国已经叛变,而是说有这种可能,尤其在中俄能源项目上。
蒙古国政策转向的现实风险
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战略听起来中性,但实施起来偏向西方,这点古宾在长文中反复强调。美国每年派兵参加“可汗探索”联合演习,美军运输机有时借道中国领空飞到蒙古。蒙古国部队和美军一起训练,交换经验,这不光是军事合作,还涉及价值观共享。
蒙古领导人多次表示要加强与美国和欧盟的民主合作,推动共同核心价值观。欧盟提供援助,日本搞经济项目,这些都让蒙古国觉得被重视。古宾说,蒙古国经济上离不开中俄,却在外交和军事上倾斜西方,这就形成双重角色。
关键是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这项目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计划从俄罗斯经蒙古到中国东部,对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和增强安全有战略意义。管道本该2024年开工,2028年通气,可到现在2025年9月,还在谈判阶段。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宣布签署备忘录,但蒙古国要求增加过境费,中国不同意免费建管道,建议改走新疆路线。古宾警告,蒙古国可能把这个项目当作向西方示好的投名状,如果西方加大拉拢,蒙古国立场动摇,中俄合作就麻烦。
蒙古国煤炭出口九成靠中国,矿产没法大规模卖给欧美,因为成本和地缘问题。可就算这样,西方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渗入,比如主办研讨会,推广民主理念。蒙古35岁以下人口超60%,这类国家容易受外部影响。西方不光拉军事,还搞经济援助,欧盟推环保项目,日本帮升级铁路。
这些行动逐步加深,蒙古国回应积极,官员在国际场合表达对西方模式的认可。古宾没夸张风险,而是说中俄未来加强合作是必然,蒙古位置越来越重要,但问题也突出。
如果蒙古国继续“第三邻国”政策,不排除利用管道项目换取西方青睐。现实中,美军在蒙古演习已成为常态,蒙古国还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增强国际参与感。
古宾提醒,这不是小事,能源贸易路线途经蒙古,一旦出问题,中俄能源安全受影响。中国东部需要天然气,管道能环保又可靠,可蒙古国若拖延批准,就延误进度。古宾的文章像朋友聊天,直白点出痛点,没绕弯子。
中俄能源合作的推进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是中俄近年来大项目,旨在供应中国东部天然气。2023年项目还在规划,2024年准备开工,但到2025年9月,进展到签署备忘录阶段。中俄团队多次磋商,讨论路线和价格,蒙古参与三方谈判,要求更多过境收益。
中国明确信号,不会掏钱全建,建议绕开蒙古走新疆。这反映出谈判本钱,中国有替代方案。古宾在文章中说,蒙古国若受西方影响,可能干扰管道,这点现在看有迹象。蒙古继续与美国维持军事联系,2025年“可汗探索”演习照常,美军和蒙古部队联合训练。
欧盟深化关系,提供资金援助,日本投资矿业。这些都让蒙古国外交倾斜。管道项目进入关键期,俄罗斯段推进,中国段测试,蒙古段勘测继续。三方协调定期开会,调整方案。蒙古受益于过境收入,能改善基础设施,但也借此讨价。
古宾的警示在后续体现,中俄加强协调,避免风险。蒙古经济依赖中俄,煤炭出口占大头,火车运往中国边境。俄罗斯不依赖蒙古资源,所以蒙古出口选择有限。古宾指出,这种依赖本该稳固关系,可“第三邻国”政策让事复杂。
西方拉拢不光军事,还经济,欧盟推绿色能源,日本帮开发矿产。这些逐步深化,蒙古感受到重视。管道预计2028年通气,将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中俄合作深化,蒙古角色仍需注意。
到现在2025年9月,管道项目稳步推进,但蒙古因素没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备忘录,经蒙古输气,这显示三方有共识。可谈判中,中国拒绝免费建,蒙古要过境费,反映现实博弈。
古宾的文章虽是2023年,但观点还适用,西方影响仍在。蒙古与欧盟签协议,日本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增强蒙古自信。古宾说,中俄需帮助蒙古抵御危机,维护邻国可靠。
39个网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