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地坛,我在地坛》
王忆 /文
前些日子,从北戴河返程中,途经北京稍作逗留。忽然想起秋天去北京正当最好的时节,然而九月初的气候依然沉浮于夏季的海面。也是近期刷屏,刷到了“地坛书市”即将开幕的消息,于是临时决定去溜达一圈。
《我与地坛》是年少时必读的书目,这不光因为史铁生是一位轮椅作家,主要是觉得作者笔下文字是写自己真实生活和现实思绪。以我如今的阅读感受是,史铁生的文学是落地的。就像他写“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尽管曾在作者眼中这是一座废弃的园林,但这片园子后来却构建出了他的精神林园。我记得他写过一对老年夫妇,写过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女孩,还写过一个在园子里唱歌的青年,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母亲以及他的手摇轮椅。
如今有更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冲着“铁生与地坛”而去,然而我想史铁生也许并非想过因地坛而成就了自己。我这次走进地坛,虽然想到过曾经有一个作家在这样一片红墙绿茵中写作,书写平凡生活中一段又一段只言片语。然而我更加关注的,是我眼前真真实实的地坛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它带给像我这样平凡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假如当下我在这片园子里,也许并不能写出同它息息相关的作品。而当下它的呈现却带给来过这里的人,另一种独特的体会。所以,我只能说“我在地坛”。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所处城市中的夫子庙、秦淮河畔。一处地点的历史与今朝,在每个人眼中以及变化是不同的。地坛的废弃在当年史铁生的眼中或许并不是那么无用,它是与他本身连接在一起的一部分。
此次走近地坛,我还遇见了一家书店。这也并不陌生,一进书店,店主便认出了我。这家书店也叫“我在地坛”,也许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人更容易与史铁生相遇。除此之外,我也打卡了两棵树——“铁生的朋友余华”、“余华的朋友铁生”。这就会想起余华让铁生当足球守门员的佳话,可见作家之间,他们是多么纯粹的友谊。
最后依然要引用《我与地坛》中的一句: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所有的事物只有与人、心、智、情产生了涟漪,才有了天长日久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王忆,青年作家,二级文学创作职称,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泰州市作协特聘作家,现居南京。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当代》《诗刊》《花城》《钟山》《天涯》《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刊物。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曾获诗歌奖、小说奖。作品入选多部文集、高考模拟试卷和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