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从今年开始,印度的“好运”像是被关在了阴雨连绵的牢笼里,四面八方都在敲打它。从曾经与美国“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到如今的关系恶化,仿佛一夜之间,两国的合作从“狼狈为奸”变成了互相猜忌。曾经的美印组合,原本打算合谋掏空中国市场:美国拿走中高端产业,印度承接中低端产业,听起来像是一场经济“双赢游戏”。然而,这盘棋下着下着,美印自己先打翻了桌子。印度满心以为能靠着低端制造捞一把,结果美国先收手,转身另谋高端市场,留下印度独自承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瓶颈,尴尬得不行。
再看军事领域,今年印度经历了让人怀疑人生的57次空战,从战机调度到空防策略,仿佛每一个动作都被对手看穿。对比上次大阅兵的轰动场面,这次印度的自信被狠狠打碎。93大阅兵之后,印度立刻宣布要研发下一代武器,包括核航母、六代机。四代机光辉都搞不定,六代机的梦想显得有些遥不可及。技术、人才、资金都在现实中敲打着印度的野心,高调喊话背后,是国内军工体系的焦虑和外界的质疑。
印度的战略性工程也遇到了瓶颈。曾经大张旗鼓的“印太战略”,如今动静寥寥。四国联盟美日印澳的合作,曾是印度外交和战略的“高光时刻”,现在看起来像是摆设。更让人失落的是,印度自夸的“香料之路”——从印度到中东再到欧洲的经济走廊,本意是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结果计划启动不久就遇冷。沙特、欧洲国家兴趣缺缺,印度再想继续推进,也只能独自叹息。全球贸易格局的冷淡,直接让印度高调宣传的战略梦想成了泡影。
如果再拉回更宏观的视角,印度的发展环境也在恶化。所谓《印度三座大山》,包括和平环境、全球化环境和国内稳定发展条件,如今全都显现挑战。全球局势动荡,战争的阴影笼罩世界,从北约在波兰的集结,到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任何一个大国动荡都让印度的发展更加艰难。逆全球化浪潮下,美国及其盟友对贸易和投资施加限制,印度在全球市场上的空间被压缩。相比之下,中国早已完成工业化和高端产业布局,而印度仍在雨中蹒跚前行,盼望着一场可以安心生长的春天。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实——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优势正在消失。曾经东南亚和印度是全球制造业的乐土,高人口低成本让资本趋之若鹜。但现在,自动化、机器人取代人工成为趋势。养一个机器人成本不到养一个人工的十分之一,这让投资者开始从印度和越南撤出,大幅降低了原本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印度自诩的人口红利,如今正慢慢变成“负担”,产业升级、技术吸引力、外资流入,几乎都要重新盘算。
综合来看,印度从外交到军事,从战略布局到经济投资,几乎每一条战线都遇到挑战。从亲美到孤立,从空军挫败到六代机梦想,从“香料之路”夭折到人口红利消退,每一个现实都像是泼在印度脸上的冷水。印度的雄心被现实敲打得支离破碎,但它仍在喊着大计划,宣示着未来的辉煌。可在全球格局、技术变革和投资趋势面前,这份雄心显得那么苍白。
看着印度的尴尬,不难发现,现实的冷酷和战略的虚张声势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戳穿梦想。印度曾经幻想的“全球化发展红利”,在雨中慢慢消散;曾经吹响的战略号角,也在现实中渐渐微弱。雨中的印度仍在奔跑,但每一步都踩在不稳的泥泞里。对于印度来说,接下来要做的,是认清现实、稳扎稳打,而不是继续幻想能够靠口号和大计划弥补短板。
这一年,印度的翻车现场,已逐渐揭开了真相:雄心可以喊得响亮,但现实不会因为喊声而让路。面对全球变局和内部困境,印度需要的不只是计划和愿景,而是真正可行的行动和战略调整。在风雨交加的国际环境中,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