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向来以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闻名,居民日常要将生活垃圾分为纸类、塑料包装、玻璃、和厨余垃圾等等不同类别。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严格遵守垃圾分类规则。
比如,在厨余垃圾桶(或称“生物垃圾桶”,Biotonne)中,就经常性地混入塑料袋、铝箔、玻璃等不该出现的杂物。针对这一点,德国当局已决定“痛下杀手”——未来四周,多个城市和县区将就此启动一次全国范围的联合检查。若有人违规扔垃圾,将面临不小的麻烦!
▲德国部分地区的生物垃圾桶为棕色,部分地区为绿色,图源:Tagesschau.de
这项行动由环保协会“wirfuerbio”发起,其成员是各地的环卫部门。据介绍,约40个市县将参与其中,包括吕贝克、哥廷根、马格德堡、凯泽斯劳滕、乌尔姆,以及黑森州的卡塞尔、达姆施塔特和马因-金齐格、韦特劳、贝格施特拉塞等地。
届时,垃圾工人不仅会清运垃圾桶,还会仔细检查其中的内容!
一旦发现桶内含有过多塑料袋或其他“干扰物”,垃圾桶将原封不动留在路边,并贴上“红牌”(红色挂签)警告。如果住户随后依然没有改正,这些垃圾将作为普通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可能高达40欧元。
▲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
实际上,自今年5月起,德国的垃圾处理条例已大幅收紧。根据新规,生物垃圾中塑料含量不得超过重量的1%,所有杂质总量不得超过3%。被禁止的物品包括塑料袋、塑料餐盒、玻璃、金属、尿布、猫砂和扫路垃圾。即便是号称“可降解”的生物塑料袋,也被明确排除在外,因为其分解速度过慢。
为确保执行新规,部分地区已引入传感器技术:垃圾桶在被吊起准备清运时,安装在垃圾车上的扫描器会迅速检查桶内情况。一旦识别出过多杂质,垃圾桶就会被拒收并退回。其他地方的环卫工人则不得不依靠肉眼抽查。
环卫部门强调,此举的目的不仅是惩戒违法行为,更是为了环保。生物垃圾通常会被送入沼气厂发电,或者制成堆肥作为肥料。如果混入塑料,最终就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自然环境,对土壤和农业造成长期危害。
▲这样的生物垃圾桶可能要被挂上红牌,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
然而,问题在于,违规行为往往出现在大型出租楼宇,由于多人共用一个垃圾桶,因而难以追溯责任。
此外,厨余垃圾桶中混入杂物,往往并非出自故意,而是因为居民缺乏常识,例如误以为可以将厨余垃圾连同塑料袋一起丢入垃圾桶里等。环保机构因此呼吁,居民应改用报纸、纸袋,或者直接将果皮、菜叶等垃圾“裸投”。
至于这场行动能取得多大成效还有待观察,但可以想见,接下来几周,德国各地街头恐怕会多出不少被挂上“红牌”的厨余桶。只希望你家的垃圾桶,千万别在其中露脸……
(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