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常听家长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多少遍都不改”“他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我也不抱希望了”。
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心念”,就像一粒种子——你相信他能长成参天大树,就会不自觉地为他浇水、施肥;你觉得他只是棵野草,便会懒得打理,甚至随手丢弃。
![]()
其实,孩子的成长往往藏着家长的“期待”里,你越相信他会越来越好,他就越能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心念的巨大力量。
1、家长的信任,能帮孩子驱散自卑的阴影,建立“我能行”的自信
很多孩子小时候会因为“做得不好”而自卑,比如说话不清楚、画画不好看、运动能力差,这时候家长的“相信”,就是帮他们重建自信的关键。
邻居家的小女孩萌萌,刚上幼儿园时说话总是结结巴巴,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都会因为紧张说不出话,慢慢变得不敢开口。
萌萌妈妈没有批评她“怎么这么笨”,而是每天晚上陪她读绘本,还故意让她“教自己读”,并笑着说:“萌萌读得真好,妈妈都跟不上了,要是再练习几天,肯定能比现在更流利。”
平时遇到亲戚朋友,妈妈也会主动说:“萌萌最近说话进步可大了,让她给你们背首儿歌吧。”在妈妈的鼓励和信任下,萌萌慢慢敢开口了,每天主动练习说话,半年后不仅说话流利,还敢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
家长的信任,就像一束光,能照亮孩子自卑的角落,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而这份自信,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动力。
2、积极的心念,能引导孩子主动改正不足,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完美,都会有调皮、偷懒、犯错的时候,这时候家长的“相信”,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信他“能改正”,并引导他主动改变。
李明的儿子小宇,上小学三年级时特别贪玩,每天放学回家先看电视,作业要拖到半夜才写,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倒数。
爸爸没有打骂他,也没有天天盯着他写作业,而是找他聊了一次天:“爸爸知道你不是不想学好,只是暂时没找到学习的乐趣。我相信只要你稍微调整一下时间,先写完作业再玩,成绩肯定能进步。”
![]()
之后,爸爸每天会陪小宇制定学习计划,还会故意说:“今天的数学题有点难,我觉得以你现在的能力,肯定能做对三道,咱们试试看?”
每次小宇进步一点,爸爸都会及时表扬:“你看,我说你能做到吧,再努力一点,下次肯定能更好。”
慢慢的,小宇不仅养成了先写作业再玩的习惯,还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半年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冲进了班级前十。
积极的心念,就像一双无形的手,能轻轻拉着孩子改正不足,让他们愿意为了“变得更好”而努力,而不是在家长的指责中破罐子破摔。
3、正向的期待,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他们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很多时候,孩子的潜能就像埋在地下的宝藏,需要家长的“相信”去挖掘。你期待他能做到,他就会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去实现你的期待。
李姐的儿子小远,上初中时对物理特别感兴趣,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甚至跟李姐说:“小远可能不是学物理的料,别让他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可李姐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小远只是没找到学习方法,还特意给小远买了物理实验器材,笑着说:“我看你做实验的时候特别认真,要是把这份认真用在学习上,肯定能学好物理。妈妈相信你,只要坚持下去,以后说不定能当科学家呢。”
![]()
在李姐的期待下,小远没有放弃物理,每天放学回家做实验、查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网找教程,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物理竞赛。初三那年,他不仅物理成绩稳居年级第一,还在市级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正向的期待,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潜能的大门,让他们爆发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会帮他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远。
家长对孩子的心念,从来都不是“空想”,而是会通过语言、行动传递给孩子——你相信他能变好,就会多些耐心和鼓励;你觉得他不行,就会多些批评和指责。而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会折射出家长的“心念”。
![]()
所以,别再轻易对孩子说“你不行”“你就这样了”,试着多给他一点相信,多一点期待,你觉得他会越来越好,他就越能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成长,这就是心念最神奇、也最强大的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