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搁在以前,我会说“国宝帮”别搞这些无知的话题了,说什么民间有汝窑1万件,元青花5万件!那是连收藏界的底层逻辑都没搞懂。
如果真的存在这个数量的完整器,那汝窑就不是上亿,元青花就不是上千万了,虽说不会“烂大街”,但价值会一泻千里!
和普通小官窑坐一桌去吧,拍卖行上坐冷板凳,资本也不会再炒,刘某、马某、翟某会嗤之以鼻,专家们的口风是“不值一提”。
但现在我会说:加大力度!就该这么讲,越多越好!
为啥?因为这行的规矩压根就没打算跟你讲道理。
你看看现在的鉴定机制,说了多少年要改,改了吗?没有!还是老一套:“馆藏说了算”、“专家一票否决”。
博物馆里有的就是真的,民间冒出来的?呵呵,多半是假的。专家上手摸一摸,摇摇头,你这东西不对。很多“拍卖征集”更是连个像样的过场都没有,派几个年轻人敷衍一下你就得了。
表面上欢迎民间藏家送拍,实际上门槛高得能绊死驴。他们一边喊着“全国征集”,一边严防死守,生怕民间的东西挤进来搅局。
你要是没个显赫的出身,没有流传有序的著录记载,再好也白搭。
最可笑的就是那个“来源清晰”。啥叫来源清晰?不就是那些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手里的东西才叫来源清晰嘛!
普通人家里祖传的、地摊捡的、一线收到的,统统叫“来源不明”。这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是那帮掌握话语权的人定的,他们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球还怎么踢?
既然都不讲理,那我们民间藏家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你们说民间不可能有珍品,我们就偏说有1万件汝窑、5万件元青花。你们说民间的东西不值钱,我们就自己玩自己的。
反正真假民间说了也不算,那套标准本来就是围着少数人的利益转。
收藏圈啊,早就不是单纯的艺术品交流了,成了名利场、斗兽场。专家靠着话语权吃饭,拍卖行靠着垄断赚钱,资本围着天价拍品打转,老百姓抱着瓶瓶罐罐做发财梦。
一堆人围着个坛坛罐罐你争我夺,说穿了,争的不是真假,是谁说了算。
这荒诞剧唱到现在,已经分不清谁是观众谁是演员了。大家都在台上卖力表演,有人装专家,有人装藏家,有人装土豪,唯独没人愿意当明白人。
当一个糊涂的国宝帮,比当一个清醒的收藏家,幸福感更强。
藏家整天操心什么胎釉、开片、时代特征,为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看到自己东西有个疑点,心里能堵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就想着是不是打了眼,交了学费。
国宝帮多自在!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就是最大的赢家。每件“国宝”都是传奇,每个故事都荡气回肠。别人笑他不懂,他笑别人看不穿。
真相?往往又残酷又费钱!而快乐,有时候确实只需要一点自我欺骗。
既然如此,那就一起嗨吧!反正这戏台子塌不了,毕竟底下看热闹的永远比台上唱戏的多。至于真假对错?谁在乎呢!在这个圈子里,真相往往是最不值钱的玩意儿。
你说有5万件元青花?我说保守了,起码500万件!横竖这已经不是一个讲理的世界,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的口气更大。
反正,谁也不比谁更高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