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式步兵战车其实是仿苏联BMP-1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通过埃及渠道搞到几辆BMP-1样本,那时候苏联的BMP-1已经是60年代的设计了,出口到不少国家。解放军陆军当时缺步兵战车,部队里伴随坦克作战的还是老式的63式装甲输送车,那东西防护差、火力弱,基本就是运兵的工具。
拿到样本后,国内就开始测绘仿制,项目叫WZ501,1984年出样车,1986年定型,就叫86式步兵战车。批量生产从1987年开始,1992年正式列装,1993年第一批交付给38集团军。总产量大概1000多辆,其中基本型就200来辆,主要集中在北方机械化部队。
86式全重13吨多,车组3人,能载6名士兵。主武器是73毫米低压滑膛炮,配红箭-73导弹,还有7.62毫米机枪。听起来还行,但实际用起来问题一大堆。首先,主炮精度低,受风速影响大,射击时容易偏;
其次,威力不足,对付厚装甲或碉堡基本费劲;再者,炮弹体积大,车内空间被挤占,士兵坐里面憋屈。装甲是钢制的,前部能挡12.7毫米弹,但侧面和后部薄,只能防小口径子弹和破片。机动性上,柴油机功率298马力,公路时速65公里,越野时履带容易陷泥,爬坡也吃力。
电子设备简单,没夜视仪,瞄准靠基本镜子。比起同期欧美战车,它从出生就落后20年,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里BMP-1的表现就暴露了这些毛病。
尽管这样,解放军还是批量装备了。原因很简单,那时候陆军急需步兵战车来填补空白。以前部队是步兵跟坦克硬冲,效率低,伤亡大。86式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让部队学会怎么用战车伴随坦克作战,步坦协同的战术也从这儿练起。
军工方面,通过仿制积累经验,搞懂了步兵战车的设计原理,为后来改进打基础。出口市场也开了花,卖给伊拉克、缅甸、斯里兰卡这些国家,比原版BMP-1便宜,还能赚外汇。伊朗甚至拿它当蓝本,搞出自己的战车,现在还在生产。
进了90年代,问题越来越明显,前线部队反馈多,主炮鸡肋、防护不足啥的。于是开始升级。最早的改进是86-1型,也叫WZ505,换成25毫米机关炮,炮塔从ZSL92轮式战车上借来,配同轴7.62毫米机枪,火力距离和精度提升了,但威力还是不够。
到21世纪初,86A型出来了,炮塔全新,装30毫米机关炮,这是仿俄制2A72的国产版,射速高,能打穿轻装甲。还加了热成像仪,夜战能力上来了。86A型产量最多,是主力,布局类似俄BMP-2,就是电子设备有差距。其他变型有86B型两栖版,加波浪板和外挂电机,用在海军陆战队;还有指挥车、导弹车啥的,一家子衍生品。
现在都2025年了,为什么基本型86式还在部队转悠?不是没新装备,而是替换过程慢。陆军履带式战车生产有限,每年批次不多,主要精力在04A式上。那车是第二代,火力防护都强,装反应装甲,炮塔先进,能扛更多威胁。
但装备交替需要时间,老车得逐步退,新车得训练适应。西部战区用这些老86式,任务相对轻,主要训练和辅助作战,高原地带对机动要求不高,它还能凑合。
服役周期算,早期批次超30年,接近极限,但90年代末生产的还能顶几年。国外媒体统计,解放军86系列总超1000辆,基本型最少,只剩200多,预计几年内全退。
为什么不一下全换?预算是个大头。军队现代化花钱如流水,坦克、导弹、无人机优先,步兵战车排队。86式维护成本低,配件国产,部队熟悉,用着省心。
作战环境也影响,中国地形复杂,西部高原、北方平原,老车在非一线任务还能发挥余热。PLA从没大规模战争经验,这些老装备帮着练兵,积累数据,为新一代设计提供参考。相比美军M2布雷德利或德军美洲狮,86式差距大,但解放军走的是实用路线,先填坑,再升级。
展望未来,86系列不会长久。改进型86A还能服10年以上,但第三代履带战车已经在路上。轮式战车发展快,已到第三代家族,像ZBL-08多功能底盘,衍生侦察、火力支援版。
履带式落后点,但04A式已大量列装,超3000辆,逐步替换老家伙。PLA目标是全机械化、信息化,步兵战车要跟上坦克步伐,99A型坦克配老86式不匹配,得用新车。俄罗斯BMP-3中国没仿,但国产方案会更适应本土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