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有粉丝私信说,有时收不到鹤立烟雨公众号的推送。这是因为微信调整了推荐机制。如不想错过每期推文,请为鹤立烟雨加上星标!随手点击下方名片→点右上角(…)弹出菜单栏→点“设为星标”即可
颈动脉斑块
引起脑梗
前两天门诊,一位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小姐姐,一进门就求我救救她的妈妈。
仔细询问情况发现:
原来,她妈妈半年前体检时,颈动脉还干干净净,一点斑块都没有。虽然血脂有点高,但也遵医嘱吃了“他汀”类药物。
可没想到,半年后复查,报告上赫然写着“颈动脉易损斑块”!
小姐姐一下就崩溃了。她家的姥姥、姥爷都是因为脑梗去世的,她特别害怕,才60多岁的妈妈,会不会也突然就……
你的焦虑
可能是一门“生意”
在给出具体分析前
我想先说一个现象:
制造焦虑
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门生意
不制造恐慌
自媒体就没有流量
不制造焦虑
你就不会天天为资本家打工
你如果不害怕
很多保健品、化妆品
就都卖不出去
一股无形的力量
正把整个社会都往焦虑的漩涡里引
而应对这一切最好的方法
不是听几句鸡汤口号
而是
真正去搞懂事情背后的道理
就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
“颈动脉斑块”
三步教你看懂
颈动脉彩超报告
我反复强调过
长斑块,本质上就是
血管随着年龄增大的自然老化进程
谁要是能一辈子不长斑块
那简直能活成“千年老妖”
活几百年没问题
所以,拿到一份提示有斑块的报告
请先冷静
跟着我,分三步客观理性地去看
01/
看“狭窄程度”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斑块造成了血管堵塞(狭窄)
报告上一定会明确写出百分比
如果狭窄超过50%
那确实需要高度重视
但我们看这位阿姨的报告
上面根本没有提及任何狭窄
这就说明
它首先就不是一个高风险的情况
02/
看“内中膜厚度
(IMT值)
血管壁的厚度也是一个参考指标
如果IMT值大于2.5mm
风险会相对增高
这位阿姨的报告显示
绝大多数地方的厚度才0.9mm
只有两处厚度在2.5mm以上
这同样说明
整体风险可控
03/
最后才看
“回声高低”
很多人拿到报告
第一眼就去看是不是
“低回声”、“软斑块”、“易损斑块”
然后自己吓自己
请记住,这是最后一步才需要关注的
这份报告确实提示了
“部分低回声”
这说明斑块可能在生长、在变大
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但是,请理解一个必然过程:
人年纪大了,必然会长斑块;
而任何一个斑块
都必然会经历从
“低回声(不稳定)” 到
“高回声(稳定)” 的过程
它不可能一“出生”
就是稳定钙化的硬斑块
所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
查出低回声斑块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
吸烟史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
即使暂时不处理
5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也普遍低于10%
完全没必要过度焦虑
给这位阿姨的最终建议
当然,针对这位阿姨的情况
因为她有脑梗家族史
同时胆固醇确实偏高
我们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我的建议是:
1
首选方案:
继续口服他汀
目标是把
低密度胆固醇(LDL-C)
降到1.8mmol/L以下
这是控制和稳定斑块
最核心的手段
2
无需过度用药:
她本身不属于高危患者
完全不需要吃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之类的
抗血小板药物
3
定期复查:
单纯吃他汀
每年复查一次
颈动脉彩超
观察变化就足够了
鹤老师有话说
现在
您知道怎么看自己的
颈动脉彩超报告了吗?
希望这篇文章
能帮你摆脱对体检报告的恐惧
把健康的主动权
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用一张思维导图总结了文章
您可以长按保存在手机里随时观看
因平台政策调整
现无法直接从公众号主页
进入视频号主页
请大家点入视频随手
或者通过发现页关注
不错过视频内容!
更多详细内容
请点击下方视频链接
你可能还喜欢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