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音乐人许飞全国巡演途中的典型一天:
早班机落地,排练,妆发,25首曲目连彩一遍,晚上正式演出再唱一遍。待两小时演唱会结束,还会与当地跑团一起在城市地标处夜跑一小时,直到深夜。
连轴转的工作状态,算是许飞过去一两年的常态。每年都有的一轮全国巡演,有的场次还要背靠背,高频的节奏中,许飞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她将秘诀归功于“跑步”带来的正反馈。
对于解锁过“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体验的许飞而言,这样的工作强度“问题不大”,“和跑马拉松比起来的话,耗费的体力我觉得还是蛮mini的。这是运动的好处,让我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燃烧。”相较疲累,她更担心的是睡不好,睡得少。
出道18年,跑龄11年。跑步,这看起来和许飞的本职工作——音乐人,似乎并无强烈直接的关联,但着实又是这十年间她投诸时间精力坚持至今的一桩“闲事”。
正如她对于音乐的观念一样——虽不事事苛求极限,但要步履不停:每年一张创作唱片,一次全国巡演,坚持规律跑步,以持续的节奏,直截了当地传递自己的生活、思考与意志。
![]()
学生时代,跑步之于许飞,就是“零”。因为从小体格瘦弱,自觉没有运动天赋,加上小时候的体育课基本上都被主课老师占用了,所以许飞基本没跑过步,更别提参加比赛。直至今天,她都认为跑步这件事情是反人性的,“没有人会天生喜欢这个东西。”
而从零开始去跑步,则始于2014年一个极其微小、朴素的原因——想锻炼一下身体。
一年数十场奔波在路上的巡演,对于人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站在许飞的视角回望十年前,现在这样的演出强度换原来的她根本扛不下来——别说第六场、第八场,恐怕开到第二场,她就撑不住了。
巡演中的许飞
人一累,病就容易找上门来。也因此,她下定决心要锻炼身体。就这样,她在家里新添的跑步机上开启了最初的跑步路。
仿佛某种能量彼此呼应。当许飞开始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跑步日常,本意只是逼自己不要放弃,却意外地迎来许多回响。“你也跑步?一起来公园跑!”——公园跑?该怎么跑?许飞一头雾水,却也因此被推着往前。
在家跑了三四个月,每天40分钟到一小时,一集电视剧的长度,让她在汗水中竟也慢慢积累出几分底气。
她开始推开门,走向公园,跑步不再只是独处的习题。不过两个月,这位公园常客在朋友的带领下踏上了路跑的轨道——她报名了大连一场10公里的比赛。
![]()
日常跑步中的许飞
“别担心配速,不在乎距离,大家都是一起玩。”朋友们的话松开了她心中紧绷的弦。那是她第一次站在数千人集聚的起跑线前,听着口号,发令枪响起的那一刻,身体不由自主地被裹挟着向前奔去。
她也没想到,这将是条“漫长的不归路” 。
![]()
许飞从未将马拉松视为竞速的战场。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确实既没有配速的焦虑,也对成绩没有野心。”她跑步,不过是为了享受与一群人同行、或偶尔与自己独处的路程。那种“没事找事、没苦硬吃”的执拗,反倒成了一种庄严的仪式。
那些年,她和一群跑友辗转各地,以跑马的名义旅行、相遇、见证。而奔跑本身,无疑是痛苦的。村上春树的话她一直记得:“痛苦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
许飞的人生首马是2015年的厦门马拉松。那天的赛道,烈日炙烤,海风燥烈,路面蒸腾着热气。对于自己的首场全马,她原本信心满满,也自觉准备充分且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可真正站上赛道,她才发现全马完全是另一回事。
后程她一边跑,一边嚎啕大哭,沿途不少跑友望向她,大抵以为她是跑崩了。事实上,她也确实崩溃了,那是一种混合了体力不支、情绪决堤和故事悲情的复杂体验。
彼时,她正沉迷于听蒋勋的节目,尤其喜欢他讲的《红楼梦》。比赛那天,她戴着耳机,蒋勋正说到秦可卿离世的那一回,而她奔跑在厦门刺眼的阳光下,濒临崩溃,每一秒都想放弃。
耳机里蒋勋正讲述着《红楼梦》里一场繁华的消逝,悲凉的情绪涌上来。她已分不清,让她泪流不止的,到底是书中人的命运,还是自己的无力;是对跑不下去的不甘,还是对“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强大”的愤怒。
许飞在厦门以5小时43分完成了自己的首马
30公里之后,她几乎是一路哭着向前。没有节奏,不懂分配体力,全凭情绪拉扯:情绪好了冲一段,难过了就慢下来,吃了补给就振奋几分,哭得厉害就拖着自己挪步。那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奔跑方式,纯粹,却也极度痛苦。
但她终究是完成了。
冲过终点之后,是长达一周、浑身疼痛的恢复期。厦马给了她第一块全马奖牌,也给她上了一课:跑的不只是平日的积累,更是赛道上的坚持、崩溃中的自省。
![]()
自那以后,许飞仿若打开了跑马的通关密码。一月一赛的参赛频次,更是让她在短时间内解锁了国内外不同的马拉松赛道,收获了不同的心念和体验——不是每一场马拉松你都能跑下来,有时是身体的临时变故,可能就放弃了;有时则是心理的那道关。
比如两次波士顿和一次芝加哥马拉松的赛道拉锯。第一次波马之行因为落地后发现生理期到来,许飞最后虽然坚持着’走’完了,但是在关门时间之外的完赛成绩,让她只能收获DNF(未完成)。所以第二次去波马的时候,许飞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弃赛或者被关门!”。
但是没想到,2018年那场波马,她碰上了波马史上最糟糕的天气——大暴雨。
起跑才一小时,天就跟漏了一样,大雨砸得人睁不开眼,一路上不断有人退赛。甚至当地的冰球比赛也取消了。因为已经有过上次没完赛的经历,所以许飞想着只要没失温,那就必须得完赛。
最后到达终点拿到奖牌的许飞,浑身发抖。“激动,不只是因为拿到了独角兽的牌子,更是在于我用铁头扛过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雨。”
![]()
![]()
许飞顶着雨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波马
相较波马是来自于与身体、外在的对抗,跑芝加哥马拉松,于许飞而言,来自于心理上的关卡则成了最大的考验。
35公里处,许飞真切地撞上了“墙”。一边是身体逼近极限,一边是临近终点前的桥,横亘在她面前。
她仰着头望着桥上那些奔跑的人,他们快又稳。那一刻,许飞心里最先涌起的不是斗志,而是自我劝退:“既然那么多人跑得这么好,少我一个,也没什么。”
身体与意志的同时崩溃让她真的想放弃了。但就算放弃,也得先爬上这座桥——都跑到35公里了,总不能再折回去。于是她改跑为走,想着登上桥后从另一侧悄悄退赛。
可就在她终于踏上桥顶的那一刻,她下意识回头望了一眼。身后还有成千上万人,正在努力向上攀爬。
那一刻,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托住了她:有点虚荣,有点侥幸,更像在黑暗中突然摸到了一点微光:“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在我后面。”
就这么一点甜头,居然把她重新推回了赛道。她带着几分窃喜,甚至是一丝突然醒过来的骄傲,重新跑了起来,也完赛了。
“你看,虚荣心并不总是贬义词。在某些人生的陡坡上,它也可以是一颗突然递到嘴边的甜枣,让你咂摸出一点‘我还行’的滋味,继续往前走下去。”
![]()
许飞跑六大的足迹
2016年底,她成为首位完成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的国内音乐人。
在42.195公里的漫长旅途中,她不得不一再俯身面对自己软弱的部分,哄骗它、鼓励它、有时甚至拖着它前行。每一步都是与放弃的谈判,每一公里都充斥着摇摆的念头。许飞清晰地意识到,这个过程不是一直愉悦的,相反,大多数时候是在挣扎。
但也正是在这种挣扎中,某种东西悄然生长。如果没有马拉松,她大概永远不会发现自己身体与灵魂中隐藏的坚韧力量。“生活常常用琐事来消磨我们的热情,把我们浇得透透的,用惯性劝我们‘停下来吧’,‘算了吧’。但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我学会了在想要放弃的那一刻——再多迈出一步,我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惰性。”
![]()
WR:成为六星跑者后,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许飞:刚跑完六大满贯时,小小的骄傲了一段时间,仿佛再没有什么比赛“装得下”我了。接下来该去哪里跑?似乎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完成六大满贯,像完成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小小革命。我又开始重新思考:跑步这件事,对我、以及生活和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最初的锻炼身体到结交到很多好玩的新朋友,再到后来通过一场场比赛去发现路途的风景、见不一样的人……跑步,仿佛变成一种采风的方式,成为我与世界深入对话的契机。而当这些阶段逐一走过,跑步于我,又迎来了一次升级。
以前做音乐创作时,我常觉得自己被困在瓶颈里:素材不够,视角单一,表达乏力。而跑步,却以一种“自找苦吃”的方式,让我学会持续与自己对峙、不断克服想停下来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为生活与工作找到了一种平衡。
我慢慢意识到,跑马拉松和我做音乐,内在逻辑很相似。好的音乐不是依靠瞬间的爆发力,而是需要一种能经受时间打磨的韧性——它得耐听,得留有余味。马拉松也是如此。
![]()
被妥藏收纳的六大奖牌
WR:所以,是跑步重新给了你一个视角,让你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坚韧的一面?它是否也帮你化解了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甚至为创作打开了新的视野?
许飞:是的,确实给了我极大的改变。我曾经是个特别没有自信的人,而它,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勇气。你要知道,在赛道上,身体与精神同时崩溃是常有的事。但每一次你坚持下来之后,这种“坚持”就会浸润进生活与工作——好像很多事突然变得可以面对,很多困难也不再无法逾越。这是运动带给我非常正向的收获。
WR:跑步有给你的舞台带来什么新能量吗?
许飞: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哪怕站在舞台上,我也并不自信。我说不清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也说不清以前到底在怕什么——唱得不够好?表现不够打动人心?好像总在担心些什么。
直到当我能够完成一场马拉松之后,还能和朋友逛街、再来回步行十来公里只为去喝一杯,我发现一切“好像也没那么难”。
我突然明白,以前的我一直不怎么运动,整天在家弹琴,偶尔无病呻吟一下,好像总是缺了点什么,现在我知道了,缺的是一份真实的、鲜活的生命力。那种热情、勇气、甚至激情,不是单靠想象就能构建完成的,它需要用身体去实践。当身体变得顽强,你是会平添一份勇气——哪怕它带点盲目,可站在舞台上,你需要的不正是一点点“盲目”的自信吗?
所以当我再站上舞台,心态也就完全不同了。哪怕像今天,我有些热伤风,明天还要在上海开演唱会,换作是以前,我可能早就焦虑不堪(没感冒时都担心唱不好,更何况真的不舒服?)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会觉得,感冒了也不是什么事,我可以的。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真的就可以。
![]()
WR:高频率参赛的那段时间,如何平衡巡演、录音等高强度工作与跑步训练?
许飞:得益于我的佛系训练吧。跑马拉松那几年,我最有坚持力的时候也就是每天去公园跑10公里,最多一年累计跑了4300公里(悦跑圈APP上有记录)。我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跑起来,维持一定的跑量就行,从不追求速度。随心自由的方式,让我也坚持得更轻松,没有了心理负担,也就更好兼顾几者之间的关系了。
WR:分享自己训练的一些小习惯。作为歌手,是否有自己的训练BGM?
许飞:我跑步的时候不听歌,这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因为我对音乐的节奏比一般人要敏感,不同的歌曲节奏会直接而强烈地干扰我的跑步配速。除非我能找到一个完全按同一节奏制作的歌单,且歌单要足够长。比如50首都是相同速度——那我或许会考虑听。但现实中,这几乎不可能。
随机播放的音乐对我来说干扰太大,哪怕只是在70到125 BPM之间变化——都足以彻底打乱我的节奏。刚刚适应一首快歌,突然切到慢歌,配速一下子就全乱了。
加上我也没那个耐心去专门整理全部同一节奏的歌单。所以,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听歌。但我会选择听书、听评书、听相声——所有这些以语言为主的内容。它们的节奏变化不大,快一点慢一点对我影响很小。
WR:那你觉得在跑步这件事上,你是一个严肃跑者,还是玩票的心态?
许飞: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跑步挺佛系的,不在乎配速,不在乎装备,什么都不太计较。可直到真正走出去,跑了不少马拉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跑得还是太“认真”了。
有一次,我参加了波尔多红酒马拉松。那条赛道穿梭在世界知名的红酒庄园之间,氛围特别轻松,完赛后还能抽奖,甚至有机会拿到像82年拉菲这样的红酒。但一到那儿,我和同行的几个朋友都愣住了:全场好像只有我们穿着速干衣、跑步裤和专业跑鞋,其他人都打扮得像是来参加舞会或者郊游的,倒显得我们有点格格不入。
![]()
刷新许飞跑马体验的波尔多红酒马拉松
回过头看之前跑六大的时候,我每张照片都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腰包、防晒帽、各种装备一应俱全。但现在再看,反而有点后悔。
尤其在波尔多,当我看到一个中国跑团Cos成《西游记》全组人物——唐僧、小白龙、牛魔王、红孩儿,甚至所有妖怪都来了,浩浩荡荡一路欢声笑语——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他们太酷了,真给中国跑者长脸。我突然意识到,之前的我好像错过了比赛中好玩的那部分。
所以现在再翻看从前那些全副武装的照片,反而觉得有点傻,一点也不酷。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去跑悉尼马拉松,我一定要放飞自我,做一个好玩的跑者。
WR:坚持跑步与坚持做音乐,有无异曲同工之妙?
许飞:我好像始终都以一种比较笨拙的姿态,在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或许有点愚蠢的事情。有趣的是,我的音乐之路也是如此。
回头看,无论是小时候一起学音乐的同学,还是后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战友,好像只有我还在用这种有点傻气的方式,继续做着音乐。你说我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吗?其实并没有。但你说做得不好吗?我倒觉得挺好的,至少比起刚开始的那个自己,我已经走得很远了。
日常创作中的许飞
所以对我来说,跑步和做音乐,其实是同一个人用同样的姿态、同样的坚持,在做两件不同的事。当年一起出发做音乐的朋友,包括那些比我唱得更好、更有天赋的人,大多数都已经不再做这一行了。
如果把这件事放在马拉松的语境下,其实异曲同工:能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爆发力最强的,而是有韧性、耐力好的人。做音乐也是一样。
我自觉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我只是十年如一日在做这一件事。回过头看,竟然也留下了不少作品,每一年也似乎都有一点微小的进步。只有把时间拉得足够长,你才能看出这些变化。
它们都是一个静水深流的过程。
WR:看到你也影响到了身边的家人一起开始跑步,你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向你的歌迷传递怎样的跑步理念?
许飞:我想对那些想要开始运动、追求健康、希望动起来的朋友说:别想太多,有时候,做一个跑步的笨蛋,其实很快乐。就傻傻地跑、笨笨地坚持。你只管出发,时间终会给你答案。
WR:能否为我们推荐你新专辑里2-3首适合跑步听的歌?
许飞:新专辑《廿年笨蛋书》中的《你根本无法理解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和《所有虫鸣都是求爱》。它们的节奏都在90 BPM左右,比较适合热身慢跑阶段。
而对于不跑步的朋友,如果你愿意给我一点时间,我真心推荐你完整地听一遍这张专辑。它就像我在采访中提到的,是用一种特别“笨”的方式慢慢做出来的。我不敢说每首都好听, 但它 确实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像慢火炖菜一样精心烹饪出来的。
所以,无论是跑步热身,还是找一个安静的下午,希望这张《廿年笨蛋书》都能陪你一段。在这里先谢过大家的聆听。
![]()
【作者简介】
ViuViu
落笔前
先想象一个具体的人
把眼睛和笔锋
对准最简单、最细微的瞬间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