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喊"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如今却在社交媒体上承认美国"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了"。从造船到电脑,从火车到高科技,统统得向别人学习。
就在他发这番感慨的时候,中美代表团正在马德里进行第四轮贸易谈判。6小时密谈结束后,美财长贝森特的脸色比马德里的夜色还要阴沉。
特朗普怎么突然服软了?美国到底遇到了什么大麻烦?
西班牙马德里,当地时间9月14日晚上10点。
一扇紧闭了整整6个小时的会议室大门终于打开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走出来的那一刻,守候在外的记者们立刻举起了相机。贝森特的表情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张平时总是挂着职业微笑的脸,此刻眉头紧锁,嘴角下垂。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明天早上会继续谈判。"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6个小时的密谈,竟然连一个象征性的握手合影都没有。这在外交场合可是相当罕见的。
要知道,这已经是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了。
前三轮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时候,虽然也很艰难,但至少双方还能在媒体面前保持基本的外交礼仪。
这次不一样了。连装都懒得装了。
有外交圈的老手说,当谈判代表连面子工程都不愿意做的时候,说明谈判桌上的分歧已经大到无法掩饰的地步。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场密谈进行的同时,美国商务部突然对中国23家企业实施了制裁。
中方的反应也很快。几个小时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芯片相关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一边谈判,一边制裁,一边反制。这种针锋相对的节奏,让整个马德里的气氛都变得剑拔弩张。
问题来了,美方为什么如此焦虑?
答案或许就藏在特朗普最近发的那条社交媒体长文里。
特朗普变了。这是美国网民看完他最新动态后的一致感叹。
那个曾经天天喊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人,竟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承认美国的不足。
"我们曾经非常擅长做很多事,但现在都不行了。"这是特朗普原话,没有任何修饰。
他具体提到了什么呢?计算机、火车、船舶。
特别是造船业,特朗普的话里带着明显的无奈:"过去我们一天能造一艘船,现在一年都造不出一艘。"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数据摆在那里,开不得玩笑。
美国造船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年前的6%跌到了现在的不到1%。
而中国呢?占了全球造船市场的50%以上。
不仅是造船,高铁技术、5G建设、新能源汽车,美国在这些领域都被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国内的经济数据。
8月份的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失业率蹭的一下冲到了4.3%。
新增就业岗位只有2.2万个,这个数字连一个中等城市的用工缺口都填不平。
通胀率依然顽固,核心CPI在高位徘徊,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让特朗普坐不住的是农民的抱怨。
美国今年大豆丰收,仓库里堆得像小山一样。农场主们拍视频说"今年天帮忙了",可是最大的买家中国一直不下单。
几百万吨的希望,只能转向巴西、阿根廷。
这些农民当年可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现在看着满仓的大豆发愁,心里凉了半截。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服软就不难理解了。
他甚至说,欢迎外国公司带着投资和技术人员来美国,希望这些公司能培训美国员工。
从"美国优先"到"欢迎外资",这个转变够戏剧性的。
相比美方的焦虑,中方在这次马德里会谈中表现得更加从容。
这种从容,首先体现在主动发声上。
以前的谈判,通常都是美方单方面对外发布消息。这次不一样了,中国商务部主动确认了代表团赴西班牙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中方明确列出了三大核心议题:美国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TikTok等经贸问题。
这份清晰的议程安排,体现了中国在经贸谈判中的战略主动性。
从容,还体现在反制措施的精准性上。
美方对中国23家企业实施制裁,中方立刻对美国芯片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而且追溯三年。
这种反制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确打击美方的软肋。
芯片是美国的优势产业,但也是对中国市场依赖最大的行业之一。
中国市场占了全球芯片消费的35%以上,失去这个市场,美国芯片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更让美方头疼的是,中国的外贸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额同比下降了8.4%,但对东盟、欧盟的贸易却在增长。
特别是对东盟的贸易,增长了8.6%,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外贸多元化战略正在发挥作用。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降低,抗风险能力在增强。
反观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却在某些领域变得更加明显。
比如大豆,中国曾经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了美国大豆出口的四分之一。
现在呢?中国对美国大豆的新订单量是零。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无奈地说:"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有8%到9%的大豆登记销往中国,但现在却是零。"
全美50万大豆种植户都面临亏损的风险,如果价格不能回升,明年大多数农场都会赔钱。
这种局面下,谁更着急,一目了然。
马德里的6小时密谈虽然没有实质性突破,但它释放出的信号值得深思。
首先,中美关系正在经历一个关键转折点。
从特朗普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美国开始意识到单边主义和霸凌政策的局限性。
承认"不如人了",这在特朗普的字典里是从来没有过的表述。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实力对比的变化容不得自欺欺人。
这场博弈考验的是耐力,而不是嗓门。
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
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该谈则谈,该斗则斗。
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放下身段,认清现实。
拿掉一些自我设限的"情绪税",做点能让物价落地的实事。
第三,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影响整个国际格局。
如果中美能够找到新的平衡点,建立"竞争中合作"的关系模式,对全世界都是好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中美关系缓和,全球贸易增长率将提升1.2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关税取消将使美国通胀率下降0.8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和消费者的真实利益。
但如果双方继续对抗下去,受伤的不仅是中美两国,更是整个世界经济。
预计下一轮谈判将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举行。
到那时,双方是否能够拿出更大的诚意和更多的智慧,我们拭目以待。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政治家,不是那些只会喊口号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特朗普是否能够成为这样的政治家,时间会给出答案。
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看完这场马德里会谈,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有底气的一方,往往最不着急。中美关系这盘大棋,考验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更有耐心。
未来的世界格局,或许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博弈中悄悄改写。当两个大国都学会用理性替代情绪时,全球都会受益。
你觉得中美关系的下一步会怎么走?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